对于广大退休人员来说,最关心的话题无非是养老金的问题,毕竟大部分退休老人除了养老金,是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但是为什么同样缴纳社保,有的人养老金高,有的人养老金则低很多呢?
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灵活就业人员缴纳20年养老保险后的养老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赵某某,湖北省人,年出生,年7月参加工作,年1月开始缴纳社保,年10月退休。
养老金计算
根据图中所示表格,我们可以得到计算养老金所需的全部信息,分别如下:
①视同缴费年限:0.5年。因年7月工作,而年1月1日参保地开始建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因此视同缴费年限只有6个月,也就是半年。
②实际缴费年限:19.5年。年1月至年10月合计24年3个月,由于中途存在停缴,实际缴费年限为19.5年。
③累计缴费年限:20年。视同缴费年限0.5年+实际缴费年限19.5年。
④基本养老金月计发基数:。这里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就是退休时参保地上年度(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元。
⑤平均缴费指数:0.。将每月缴费基数除以社平工资得到的每月的缴费指数,再加起来求平均。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计算出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职工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0.)÷2×20×1%=.16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6÷=.39元;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2%=×0.×0.5×1.2%=17.94元。
共计=.16+.39+17.94=.49元。
养老金的目的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得出,赵某某退休后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仅有.49元。很多人想问辛辛苦苦缴纳20年,结果到手连元都不到。元能干什么?水电燃气加上电话费基本就没有了。至于吃肉、买衣服、旅游什么的,想想就好了。
要知道,养老金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基本生活,而不是为了提升生活。
辛辛苦苦缴纳20年社保,为什么只能月领取元养老金?具体可以分析一下赵某的养老金为什么这么低?
1、计发月数
赵某某年退休,年出生,实际退休年龄是50岁。50岁的计发月数。计算个人月养老金领取的时候,个人账户总额一定,计发月数越大,领取的养老金越少。
举个例子:假若某人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额度为10万元,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个月,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领取.82元;若是60岁退休的话,计发月数为个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42元。这一来一去,个人账户养老金数额一项每月就相差元。
因此,赵某某50岁退休,导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比较大,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自然变小。
2、平均缴费指数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越高,退休时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数额越高。
赵某某的平均缴费指数只有0.,这是非常低的界限了,灵活就业人员的最低缴费比例是0.6,赵某某的指数比最低也就高了0.09,不是最低但也是很低了。赵某某19年半的实际缴纳养老金的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当地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的,因此拉低了平均缴费指数。其实,这也是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时的“通病”,由于经济压力等各方面原因,绝大数灵活就业人员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缴纳社会保险的。
养老金的政策就是多缴多得,缴费基数低,退休后自然领取的养老金就少。平均缴费指数低是赵某某领取养老金比较低的原因之二。
3、经济环境
赵某某年缴纳社保,那会的经济水平本身就低,社平工资也许只有元,缴纳进入社保个人账户也就48元每个月。举个简单的例子:年社平工资元,每个月进入个人账户就是48元,年社平工资元,每个月进入个人账户就是元,翻了3倍。
同样缴费20年,选择前20年和选择后20年最后领取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赵某某个人账户2.4万元是近20年的缴纳结果,实际上按照年后的经济,只需要10年就能达到2万多元。因此经济环境的因素是赵某某领取养老金比较低的原因之三。
总结
养老金实行“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激励机制。“多缴多得”并不是假大空,很多人抱怨同是退休人员为什么领取的不一样,想想别人缴纳了多少,自己缴纳了多少再说抱怨的话语吧。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老话:养老金是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不是自己提升生活的保障!未来要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生活状态,光靠养老金一项是不够的。在缴纳养老金的基础上,银行有储蓄,适当补充一点商业保险才是更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