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就业毕业生插上“数字技能”翅膀、培训后失业者成为“新工匠”……8月30日记者从广州市人社局获悉,近期该局开展了“广州市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月”活动,为包括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内重点人群赋能,通过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促就业稳就业。数字技能、三项工程、非遗文化、创业培训等各式技能培训在各区遍地开花,短短一个月全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超过场次,组织各类失业人员培训超过1.1万人次。
摸清需求为重点人群就业“扶上马”
近日,越秀区的23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培训班”并进行了考试。为期十多天的培训课程中,学员们进行“线上+线下”的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学员即可获得《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四级)证书。培训班组织方还会根据学员的意愿再提供华为的《安全HCIA》(初级)培训课程,通过一次考试拿到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华为认证证书。
“我通过政务短信了解到有网络安全管理培训,就马上报名了。”参加培训的郑同学说,这个培训切中了她的需求。因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她正计划创办一个贸易平台,也非常渴望获得相关的培训。“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学习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等相关内容,提升工作技能。”郑同学说道。
广州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培训月活动前期,各区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实地走访、电话调查、线上调查等方式了解各类失业人员需求,特别是重点掌握了解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残疾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状况,针对各类人群学历技能特点,做好技能信息对接,分类帮扶指导,积极宣传鼓励其结合自身实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越秀区进行公益数字技能培训,正是切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学历水平和就业需求。该区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逐一筛查出辖区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点对点”向毕业生们发送了近20个免费考证类和公益类非考证的培训课程,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插上“数字技能”翅膀。
对接产业结合三项工程设置培训课程
活动月内,各区人社部门紧贴产业特点、对接产业所需,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培训课程,既有养老护理、母婴照料、非遗培训等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班,也有数字技能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班,还有创业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线上培训等新技术手段,提供远程培训,减少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时间成本。
海珠区开设了保育员、收纳师、妇婴护理基础知识、家政行业发展前景、婴儿护理和托育照料、小凤饼制作等涉及“南粤家政”工程和非遗文化的课程。“珠事通”小程序亦开展了包含“一字袋”“双线袋缝制”“小儿推拿”“家政服务员”等培训内容的线上公益培训课程。培训月期间,共开展培训近人次。
番禺区结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数字技能培训,推出涵盖网商运营、母婴生活照护、广府风味菜烹饪、电工、创业等内容的培训课程,同时充分发挥区内公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番禺就业训练网平台资源优势,丰富数字课程,提供“线上+线下”融合技能培训服务。依托16个镇街,组织开展公益性中短期基础性岗前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班36场次,人次参加。
花卉盆景是花都区特色产业,该区对全区10个镇(街)开展花卉栽培培训,为名失业人员开展花卉栽培专项能力培训,提高失业人员技术技能。
此外,各区全力发动宣传,不仅通过电话和短信通知推荐参与免费培训技能班,还采取送教下乡、送课上门的形式,就地就近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三项工程”技能培训。比如南沙区宣传活动覆盖全区期末登记失业人员人,电话通知超过0次。增城区将戒毒康复人员列为重点帮扶群体,联合禁毒办在全区13个镇街进行戒毒康复人员“阳光技能公益性培训”,助力他们提升技能顺利回归社会。
高质量就业建立“失业-培训-就业”闭环
技能培训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为切实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人社部门在培训后牵线搭桥,铺就就业平台,打通“失业-培训-就业”渠道。例如越秀区在培训班开班现场邀请相关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到场,为培训后的“毕业招聘会”做预热。培训后将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员举行专场招聘会,实行“培训扶一程,马上送就业”。
在天河区,重点用工企业广电城市服务集团在“失业人员技能培训月”活动期间提供了多个覆盖全市10个区的就业岗位,面向各类就业重点人群进行招聘。企业还举行物业管理员等职业的新型学徒制班,优先安排7-8月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开展培训。
广州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通失业人员再就业“最后一公里”,人社部门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对接。面向失业人员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引导失业人员结合自身实际和就业需求,通过“广州公共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