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高三的老师对学生这么说:“今年你们要辛苦一些,高考之后你们考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在我看来,老师的这一番话不过是“善意的谎言”:高三考生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刻苦学习确实辛苦,但是你以为考上大学之后就变得轻松无比?我只能告诉你:大学生“内卷”起来,并不比高三的学生轻松。
⑴考研,成为大学生的新常态。
如果是多年以前,你考上了大学之后,就算大学四年你都是在混日子,只要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基本上也没多大的问题,学校就会给你包分配工作。但是,从年开始,绝大多数高校就不再为大学生包分配工作,大学生想要就业,就要拿出自己的真本事去找工作。
如今的大学生,如果在大学期间错过了校招和社招的机会,那么毕业之后就要自谋生路:带上自己的简历和各种证书,前往各个用人单位去碰运气。但是,运气总会和更优秀的人“绑定”在一起,相对于普通本科生而言,硕士生在用人单位负责人的眼里“含金量”更大,所以,考研就成了大学生努力读书的新常态。从某种意义上看,考研成了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垫脚石”。
⑵考公,为就业开辟一条通道。
考公务员,成为行政部门的正式一员,也是很多大学生心驰神往的事情,毕竟这样的“铁饭碗”是相当瓷实的。参加国考,考公务员,为不少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开辟了另一条绿色通道。和考教师资格证成为物质生活并不阔绰的老师相比,通过国考成为公务员,“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但是,考公务员的难度并不小,并不是你去考了就能真的成为公务员。同时,不管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都需要大学生有足够的自律意识。在高中三年期间,学生的学习有家长紧盯着,有老师督促着,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倒逼着。但是考公和考研的时候,则需要大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拼搏。
⑶内卷,从淘汰身边之人开始。
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考公甚至考教师资格证之类的证书?很简单,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去考了,如果你没去考的话,就业的劣势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内卷,从卷掉或者淘汰身边之人开始:张三考研没过,李四考研顺利通过,成为一名硕士生,那么李四未来可期,张三的未来可能并不美妙。所以,当大学生内卷起来的时候,还真的可以和高三学生相媲美了。
我们知道,大学四年的生活是忙碌的,大学第一年刚要适应这所高校,第二年开始就要做一大堆的事情:加入学生会,加入杂七杂八的社团,考取各种证书——为考研、考公、考英语或计算机等级证书、考教师资格证等方面做准备,大学最后一两年还要为实习“做足功课”。与此同时,大学的毕业论文要撰写,校招和社招也要去抓住机会……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旦在大学四年选择“躺平”,可能这辈子已经废了一半了。
对于大学生的内卷现象,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