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年秋招都是自己特别忙碌的时候,而今年尤甚。奋战在招聘的第一线,亲眼目睹了求职的惨烈战况,因此会有很多切身的感受。在疫情反复、国内经济下行、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就业难”的寒气席卷而来,以至于经常出现一百多人同时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形,难度堪比公务员考试。
研究生直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未曾想过会是这样的结果!
在这种行情下,用人单位自然会不断提高招聘的门槛和要求,具体表现为:只考虑“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学历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同时还需专业对口和具备相关实习经验。而就在几年前,只要是一本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用人单位就会考虑,专业的限制较为宽松,实习经验也不作为硬性要求。前后反差之大,令人咋舌。
这也就不难理解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吐槽和抱怨了。他们在各用人单位之间来回奔波,不停地笔试和面试,忙碌程度甚至不亚于当初的考研。但即便付出如此多的精力,还是难以成功“上岸”。恰好自己最近接触了几个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经过一番沟通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求职经历,我们不妨来看看他们求职时都经历了哪些事情吧。
法学院研究生小芳,本科毕业后,发现法学类专业不好找工作,所以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但这个专业非常热门,考研竞争压力大,最终遗憾地与“五院四系”的法学院校失之交臂,来到我所在的大学读研。
据她介绍,今年法务类岗位的竞争及其惨烈,僧多粥少的情况特别突出,再加上用人单位要求“双一流”高校毕业,导致她在一众求职者中缺乏明显的优势,投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一般,无任何的回应。
穷则思变,小芳不得不调整思路,采取“广撒网”的策略,给任何需要法务相关人员的单位如银行、房地产等等都投递了简历,但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家单位向她伸出橄榄枝。
聊起当初去面试的一家公司,小芳仍感觉心有余悸。面试官问了很多难以回答的问题,甚至还开启了PUA模式,很明显是想让小芳知难而退。参加的其他面试同样艰难,要么是要与第一梯队的名校毕业生竞争,要么是要外派出国,如此种种难处,不胜枚举。
来自天津大学的建筑学硕士凯凯,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他在校园期间,就有意识地去参加过不少面试,实习经验也很丰富。且天津大学建筑专业实力不俗,因此在有了这些条件和准备后,他相信自己能够入职非常不错的头部企业。
然而,事与愿违,今年房地产遭遇了寒冬,建筑专业不再是人们眼中的“香饽饽”,行情一下子就跌入了谷底,这给凯凯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虽然他具有丰富的面试及求职经验,也比较能把握求职的风向。
但大环境如此,想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依然困难。由于凯凯不是在“双一流”高校入读的本科,很多单位直接不予考虑,哪怕是先前实习过的公司也是如此。如果选择入职压力稍小,但不重要的岗位,可能就意味着无意义的加班和内耗,这显然不是凯凯能接受的。
为此,他甚至考虑了互联网企业。可毕竟隔行如隔山,互联网行业本身极度内卷,招聘要求非常苛刻,这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凯凯来说,难度只会更大,因此即便过了前面几轮面试,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最后一个学生的遭遇就更惨了。小胖在毕业前到一家公司实习,由于表现出色,领导口头上已经同意让他转正了,可等到他写好转正申请,却突然被该公司告知不接受实习生转正。无可奈何下,小胖只能另谋出路,一番努力后,到了另外一家心仪的公司入职。但天有不测风云,今年很多公司都出现了“裁员潮”,不幸的是,这家公司也在其中。刚入职的全部员工被迫“毕业”。小胖不得不再次踏上寻找工作的征程。
这些事例数不胜数,我们也看到了大学生们面对恶劣的求职环境时的“众生相”。一部分大学生不停奔波,不停地寻找着下一个机会;另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付费实习”,希望一个大厂实习的经历可以给自己的简历“镀金”,还有一部分人则选择了考研考公甚至延期毕业,以逃离当下令人头疼的就业市场。不过,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困难和挑战,一昧地躲避并非最好的方式。
结语:内卷和焦虑似乎已经成为广大应届生们不得不面对的普遍问题,选择躺平或奋斗或许只在一念之间,这取决以他们能否在困难的处境中破局而出!愿每位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