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着时代节拍前行商丘改革开放40年历程梳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05/8563432.html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如壮阔的东方潮席卷神州大地,古老的中华民族重新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丘市委、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和丰硕的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商丘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

回顾改革历史,总结开放经验,必将激励和鼓舞我们以更大的信心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挑战,以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进入新时代。

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共商丘地(市)委积极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团结奋进、改革创新,领导人民不断地把商丘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40年来,商丘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阶段(年—年):改革从农村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遍建立,城市改革开始试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落实和改进各项政策的过程中,商丘农村、农民成为改革的先锋,“分队”和“大包干”成为全区农村政策改革起步阶段的重要标志。年1月,借实行“五定”(定任务、定地段、定工分、定投资、定奖惩)生产责任制之机,各县农村出现“分队”现象,实行明队暗组。全区个生产队,先后分了个,其中柘城县较多,共个。分队突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它是商丘农村改革的最初尝试。豫东农村的“大包干”、包产到户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弊病,是一种新的农村生产经营的运行机制。

实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商丘农村体制改革的 步。它使农民真正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鼓舞农民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年2月19日,商丘地委发出《关于贯彻中共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要求把农村工作的重点切实转到抓“三户一联”上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同时搞好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与此同时,“三户一联”(专业户、重点户、科技户、经济联合体)在商丘农村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年3月,全区专业户、重点户达到14万户,经济联合体这一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达到1.5万个,并且在一些县、市开始出现了专业村和专业片。就在这一年,商丘人民摘掉了长期戴在头上的“老灾区”帽子。农村改革初战告捷,为改革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准备了思想条件、政治条件和组织条件。

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全区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年起,对部分国有企业逐步扩大经营自主权,对企业利润分配办法、产品销售、财物调拨、生产计划、人事调动等进行了改革。同时,开始逐步对经济结构、财政、价格、供销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试验,并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年—年):改革的重心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加快城市改革提供了借鉴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同年11月,商丘地委根据6月开始的城市试点改革的经验并结合商丘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央(决定)振兴商丘经济的意见》,商丘各条战线先后开始了改革的探索,并逐步引向深入。

国有企业改革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一)年第四季度以后,根据中央制定的“三个条例”,结合商丘企业实际,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劳动人事权等,积极贯彻《企业法》,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各项自主权。(二)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干部推行公开招聘;对微利、亏损的小型企业,开展承包、租赁、出售、兼并等形式的试点;搞好企业内部的优化劳动组合,年进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试点。(三)普遍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制,加强额度管理和经济核算,改进劳资分配制度,使企业向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的经营机制转换。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商丘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也有所发展。原来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开始有所突破,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对计划、价格、财税、金融、流通等管理体制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使宏观管理开始从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过渡,由重视年度计划逐渐转向重视中长期计划。

在城市各个领域全面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商丘农村改革继续深化。从年起开始改革农村的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工商户,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年商丘的农村改革转到以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上来,努力把商丘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建立农村市场体系。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促进了商丘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出现了经济发展过快、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以及流通领域混乱等问题。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同时由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从年下半年商丘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总结调整的过渡期,开始治理整顿。直到年9月,地委确立了“团结奋斗、振兴商丘”的总的指导思想,才把工作由治理整顿重又引导到继续发展上来。年1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商丘作为“深化改革,全面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试验区”,商丘的试验区改革开始启动。

第三阶段(年一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年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全党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在中央理论的指导下,随着年国务院将商丘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序列,商丘的试验区建设进入深化发展阶段,不仅明确了通过改革试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而且在更大的范围、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探索。

深化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以生产要素为重点的市场体系。从年开始,国有企业不断实行组织创新,积极推进“抓大放小”工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鼓励兼并联合,培育企业集团,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对中小型企业,全力推进“先出售,后改制”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采用承包、租赁、破产、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步伐,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基础。同时,积极推进价格改革,稳步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加快发展金融、房地产市场和市场中介组织,为建立功能齐全、运作规范的市场体系奠定基础。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和适应市场要求并促进社会稳定的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按照政企分开,精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乡镇改革的深入,确定改革试验乡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三定”(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的基础上,加快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加快财政、税务、金融、计划等宏观体制改革步伐,加强政府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能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同时,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改革开放能力的实际,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走向市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加快试验区的改革、发展步伐,发展完善各种形式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流通领域进行了“国有民营”“公有民营”和股份制改革。粮食系统创办了“家庭粮店”“粮油综合商社”。年年底,全区创办家庭粮店家,年达到多家。年粮食系统率先试行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线运行的“两条线”运行机制,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推广。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一优双高”农业,推进效益农业、商品农业的开发。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实施小康村建设战略,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

第四阶段(年—年):坚持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年7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出豫政文[]号《关于撤销商丘地区设立地级商丘市的通知》。同年11月、12月相继召开了商丘市首届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从此,商丘正式作为地级市地方政府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统揽工作全局,明确整体工作思路。年3月市委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团结奋进,务实创新,负重拼搏,振兴商丘”的商丘精神。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提出了“把商丘建设成为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年年底,组织编制了“商丘市十五计划纲要”,明确了“十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市实现中长期战略规划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注重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实施“四位一体”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实施开发式扶贫战略,帮助贫困地区致富发展。

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抓大放小”,重点抓好10个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企业集团;着力培育煤炭、冶金等优势行业,使工业产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煤、电铝加工为主的重工业调整,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全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建设;理顺“三级政府、四级管理”体制,抓好“四城”创建(创建 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 旅游城市)工作,依托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拉动商丘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市委把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其健康快速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便利的政策;努力培育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市区重点培育、完善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京陇商贸城、凯旋商城等10个规模较大的市场,为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搭建平台,逐步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

积极发展和完善配套措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商丘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上;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严格保护耕地,巩固提高“一控双达标”成果,增强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大力组织出口创汇,全市有15大类余种产品销售世界各地,形成了铝锭、煤炭、肠衣、桐木板材和纺织品等为代表的拳头产品;充分发挥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劳务输出特别是农村的劳务输出,缓解了全市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实施了“依法治理百村示范工程”和“法律进百家工程”;加强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为保证市场经济合理有序运行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健全维护稳定的工作机制,加大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全社会反腐败工作力度。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积极组织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下乡”,创办农村文化大院,开展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活动;继续实施科教兴商战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体制;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等教育有了新的突破。

第五阶段(年—年):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

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完成超千亿元的目标。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二一三”实现向“ 一”转变。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稳定在亿斤左右,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城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城镇化率达到39.2%,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县城及中心乡镇面貌焕然一新,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超平方公里,人口达万,迈入了特大城市行列。

重点工作不断突破。产业集聚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更加突出,民权县、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进入全省十强、十快行列。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成功举办了木兰文化节、国际华商节、豫商大会等重大节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全省率先实施“井井通”工程,建设旱涝保收田和高标准农田,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日益壮大,永城迈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商周、商菏、永登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全市油路总里程突破1.28万公里,在黄淮四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人民生活显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都高于计划目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全市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有70万人返乡就业创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有序开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进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提前5年建成林业生态市。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用抓项目的办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农村推行“一村一干一警一员”机制。大力加强政法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警务机制改革,充实一线警力。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创新信访工作机制。

党的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双满意”活动,实施“扶弱培强”工程,扎实开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活动,提升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大力开展网络问政,创立“民意快线”,网民留言办理工作成效显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了一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

第六阶段(年—年):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新常态,团结奋进,真抓实干

坚持推动发展是 要务、抓好党建是 政绩,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四个着力”重大要求,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持续了经济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党风政风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开展晋位争优活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环境污染执法等重点工作。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好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制订实施转型发展攻坚“三大改造”方案,推动年至少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争创省级智能工厂2个、智能车间4个和省级绿色示范工厂2个。加快服务业发展,年度全省服务业“两区”考核综合排序和考核晋级中,我市10个服务业“两区”全部实现晋星。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提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科技资本结合等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加大市本级财政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商丘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编制了《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成为 个编制枢纽经济规划的地级市。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道路建设、电网升级改造和新打机井、修复机井工程,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一尊重五统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要求,树立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持续完善《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构建“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千村”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全域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着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以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着力补齐中心城区短板。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基础上,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城镇(区)建设,15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市仅保留行政许可审批事项95项,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保留最少的省辖市。持续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体系。深化民生领域改革,解决中小学生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规范“小微权力”运行进行积极探索。推进商丘高新区创建 高新区、商丘经济开发区创建 经济开发区。加快口岸建设,商丘市保税物流中心有序运营,我市正式进入“无水港”时代。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问题,扎实办好省重点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实事。结合大棚户区改造和依托中心城区游园公园建设,同步配套学校、医院、便民服务中心设施建设,构建10分钟便民生活圈。义务教育取得新进展,强力推进“全面改薄”工作。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着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商丘传承创新区。以明清归德古城保护和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商丘古都城文化景区,打响了“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品牌。扎实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组织举办“商丘好人”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持续叫响“商丘好人”道德品牌。

回顾4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呈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