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开新步伐走向新天地每日甘肃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8316979361088&wfr=spider&for=pc
为深入反映我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沧桑巨变饮水思源”全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已于7月15日启动今天,让我们走进第四十一站通渭县↓↓↓《甘肃日报》年8月28日02版通渭县于年被国家列入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年被列为省定深度贫困县年至年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28万人通渭县李店乡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内打造出“中国梦”字样,朵朵金银花托举着乡亲们的小康梦。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张赛目前通渭县是我省8个未脱贫县之一也是全国52个未摘帽的贫困县之一通渭县正在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长短”结合助增收虽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通渭县就有种植金银花的历史,但把金银花当做产业发展,要从年说起。年,通渭县进行试验,发现当地所产金银花品质佳,药用有效成分含量高。小小金银花,不仅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找准产业,离不开合作社的带动。通渭县泰清园金银花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为金银花产业发展启动“新引擎”。合作社通过劳务就业、土地入股、折股量化三种模式,实现了劳务就近输转、村集体经济增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夏末秋初,早已过了金银花的收获期。李家店乡李店村村民常秀芳和姐妹们一起在田中为金银花除草。家里的27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地每年流转费元,常秀芳夫妻二人平时在地里务工,成为“上班族”,又是一份收入。“以前地里种些玉米、胡麻、洋芋,一年到头不过1万多元的收入。”常秀芳说,“现在光我们夫妇打工的收入就有4万多元。家里有一个孩子读研,供孩子读书没问题。”金银花为乡亲们带来的效益有目共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至今,全县16个乡镇种植金银花10万余亩,带动1.93万户贫困户。通渭县按照“全域规划、区域布局、流域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全力推进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等脱贫产业,为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提供支撑。同时,坚持长短结合,发展小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卖、小手工等“五小产业”,确保贫困户既有长期增收产业,又有短期脱贫产业。帮扶脱贫东西协作结硕果决胜脱贫攻坚,就要形成东西联合、多方联动的“一盘棋”。其中,产业扶贫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关键所在。在陇阳镇陇阳村通静公路东侧,10座日光温室依次排列。走进去,红绿相间的番茄挂在蔓上,浓浓的番茄香溢满大棚。“这个项目总投资万余元,全部为福清市对口帮扶资金。”融通协作扶贫陇阳设施蔬菜产业园负责人李远志介绍道,“每亩土地每年流转费元,另外,公司采取‘资产入股+收益保底’模式带动贫困户分红增收,为户贫困户配股股,并按8%的收益进行分红。”陇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彩萍正在棚内采摘番茄,她属于长期工,每个月元左右的固定收入,让日子不再过得那么紧巴巴的。这份工作,不仅改善了她的生活,还让她开了眼界:“我在这里第一次见到水肥一体机,和我以前种地也不一样,干活都有统一的标准,更讲究技术。”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福建省福清市帮助通渭县建产业、谋发展、兴教育、促就业,在扶贫与扶智上下足功夫,铺就山海相连的帮扶路。教育扶贫托起明天的希望教育扶贫,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又带动家庭发展,意义重大、作用长远。近年来,通渭县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和控辍保学为重点,全面补足教育短板,全县贫困家庭学生皆沐浴在普惠的阳光下,无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校园即家园成长即教育”,十个红色大字高高挂在通渭思源实验学校教学楼上,这也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长马宏元介绍,学校的学生多数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目前有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小学六年级学生孙悦悦的母亲祁代军说:“孩子平时住在学校,每个学期都能享受到元寄宿生生活补助,秋季一开学就升初中了,补助提高到元。这笔补助帮我们家减轻了不少负担。”为了确保求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通渭县年至年规划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11所。今年春季学期已落实“两免”政策,惠及2.6万人。寒门学子上学无忧,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成长,拥抱属于自己的梦想。思源实验学校六年级三班班主任赵苏强说,班上贫困家庭的孩子精神面貌非常好,很阳光。在一次英语作文中,这些孩子写下自己的梦想,有的想成为警察,有的想成为科学家,都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崔银辉)编辑:高丽萍责任编辑:江文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