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毕业生而言,无论是找工作、读博还是选择其他发展道路,应届生的身份常常被特殊强调。另一方面,线上线下关于“慢就业”的讨论是越来越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为什么应届生的身份如此宝贵?又为什么要警惕“慢就业”?一一解答你的疑惑。
01为什么不鼓励“慢就业”?所谓“慢就业”,指的是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在家陪父母或者进行创业考察,慢慢考虑未来发展道路的现象,与毕业后马上找到一份工作进入职场形成鲜明对比。
在正式回答之前,先来个“灵魂七问”吧:
①你或者你的父母是否有足够的资产支持你不就业?
②公务员考取率是1%—1.5%、事业编考取率是12%,还有很多岗位有专业限制、年龄限制、应届生身份限制。放开胆子预测一下你的能力、人品和幸运会有百分之几?
③届、届的学弟学妹在未来的求职大战中会不会“礼让”你?
④工作不好找?从去年9月到现在,你是在踏踏实实找工作还是“演技高超”地打酱油?
⑤一生前20年太小,后20年太老,中年以后一地鸡毛,身不由己。你现在的每一年,是不是堪称金贵?
⑥“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去自主创业”,创业是一出没有观音保驾护航的《西游记》,一个都不能被雇佣的人如何自雇和雇佣他人?
⑦你觉得拿着手机就拥有世界,快到年尾了,问问自己,明年的现在,自己挣钱交网费的,你会不会是其中一个?
“灵魂七问”完,再来说说为什么不鼓励慢就业:
1.错过了“校招”这一 的找工作机会
:校招进入好公司的机会更多。
第二:公司对校招的应聘者要求相对低一些,因为毕业生普遍没工作经验,这时候更看重的是你的综合能力、主动性和可塑性,但是社招应聘,就普遍要求工作经验或者工作能力的深度考察了。
第三:校招基本都是属于正式招聘,入职后可以直接转为正式工作人员。
2.脱离了社会,增加对就业的恐惧感
社会在持续发展,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站在比赛的同一起跑线的应届生,出发的越晚,离目标就越远,差距也就显而易见。
宅在家中一两年后,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感受到自己逐渐弱化的社交能力,更不敢想象面试官的冷眼和质疑……对于就业的恐惧心理会不会再增加几分呢?
3.积累矛盾,增加家庭负担
对于一些条件并不优越的家庭来说,“慢就业”会多多少少为家庭带来一些经济负担。但真正的负担是家有“待业青年”的焦虑、不安的精神压力。久而久之,会产生矛盾,造成家庭生活上的不和谐。
02怎样缩短“慢就业”时间1、快速做好定位,积极行动
集中精力做好职业规划,快速探索未来工作中自己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我们可以因为一些原因短暂“慢就业”,但是那只是为自己尽快辨明下一步前行方向做准备。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唯有不断行动才能让我们目标一一实现。
2、向身边人寻求就业指导帮助
当我们处在迷茫期时,可以向自己的老师、已毕业的学长学姐、亲戚朋友寻求就业指导的帮助,也可以咨询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人士,与其自己摸不清头绪,不如多多听听“过来人”的意见,在沟通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自身的职业特质、内在驱动力、了解真实工作状况。
3、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