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才维利用暑假到万盛经开区支教。(受访者供图)
年,重庆市有毕业生的高校共67所,有23.5万名毕业生,比届约增加1.1万人。其中,研究生约1.9万余人,本科生11万余人,专科生10万余人。
这些毕业生都去哪儿就业了?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走访发现,高校毕业生更青睐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兴产业,不少人积极主动选择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就业,体现了个人职业规划与社会、时代、国家需要结合,与家国情怀结合的就业特点。
顺应时代发展
投身信息化等新兴产业
“尽管我不是重庆人,但是我看中这里的发展机遇,所以我选择留在重庆。”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卓越工程师班的秦梓文是山东人,他告诉记者,大二时,他就和同学一起,先后参加了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和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二等奖。
毕业后,秦梓文选择了重庆一家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从事安防产品研发的 企业。因为个人能力突出,刚毕业的秦梓文被招聘为工程师。
“团队里不乏重大、厦大等名校毕业的学生。”秦梓文说。近年来,重庆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倾力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政策吸引了不少高校毕业生留在重庆。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毕业生王一才便是其中之一。
王一才本科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念本科时,她就和车辆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尝试了开发语音支付、车载导航等方面的项目。由于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感兴趣,读研后,王一才认准“艺术科技”的方向,着力于将传统的视觉艺术用数字媒介进行创新表达。
他们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里的壁画进行数字化处理,让那些精美的壁画可以像电影一样“动”起来;他们对重庆市海量的脱贫攻坚数据进行可视化“云”表达;他们不断推出数字艺术特展、跨媒介艺术之夜等项目作品,备受欢迎。
事实上,今年,人工智能、移动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应届生备受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