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每年毕业大学生保持高位、达到上千万的水平,这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没有的,而解决这部分的就业问题压力也是空前的。我们经常看到刚毕业的学生的简历满天飞、也常常看到不少去年毕业的同学至今都有不少没有落实工作的,官方统计4月20-24岁青年失业率达到20.4%。
大学生就业一直(分配年代结束以来)以来都是个老大难问题,今天谈谈几点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原因。
1、社会经济层面:
经济发展活力和增长体量是一切就业的前提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口罩几年叠加经济大周期和外部环境情况,这几年发动机面临升级和承压等诸多挑战,动力自然受影响,动力受影响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是必然的。
2、企业经营层面:
1)需求萎缩:
伴随经济大周期,绝大多数企业都承受巨大压力、经营承受前所未有压力,经常能看到有不少企业倒闭、项目关停,勉强活着的自然会把成本压缩作为当前立竿见影的一招,缩减占比较大的人力需求/成本就变成第一要务了。
2)意愿不强:
长期价值和短期产出之间的艰难抉择:新毕业生虽然代表未来,充满潜力和无限可能,但往往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培养之后留住就更难,总体说来投入和产出比不高,在长期价值和短期产出之间往往会选择后者、倾向选择能够快速上手带来价值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
3、学校教育层面:
学以致用思想虽然有上千年历史,但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从经济学角度看,供需平衡、供需匹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教非所用,育非所需是普遍现象,这就会某种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时间浪费、更会加剧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4、学生层面:
1)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不够、不深,综合素质的培养训练不够,无法很好适应市场需求的要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和印证:班级里面考试成绩排名前五、甚至前十的总体说来就业选择就会更多、毕业就业概率远远大于排名靠后的同学。
2)观念/目标不清:存在不少天然执念,没有处理好能干和想干的关系,更多精力放在的追求干相干的事情上,这在一定长度是会带来结构性、摩擦性失业。对于毕业生来说,要明确自己毕业之后的首要的现实的目标,中长期的目标可以持续迭代达到。
3)准备不足:大学之前(之中)缺乏基于自我认知的规划,大学没有好好学(基于自己规划的针对性的学习),大学没有好好干(实习实践少,缺乏尝试和探索)。
5、家长家庭层面:
1)输在入门的起跑线:中国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教育是严重滞后的,往往是“车到山前才想路”。从高中分科、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开始,都没有几个能够以未来就业为锚点/参考、做准备的,更多的是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为唯一。这一方面是中国职业教育的落后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家长规划意识、认知意识的局限造成的。
2)困在出门的起跑线:90后之后,很多家长家庭条件相对之前的要充裕很多,这某种程度上会给孩子一个错觉、至少没有给更多生存的压力,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在小孩儿毕业之后都有“打不了我养你”的错误意识的灌输。这都会导致孩子在面对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在源动力上有所减弱,在出门之前思考“为什么要出门”这一关键问题上带来迟疑、这一迟疑是决心的下降更是勇气的回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