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午后的一通电话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许久未见的一个高中同学Jason,来上海工作3年了,因为疫情和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得见。终于在这个周末得以小聚。

黛西一早就用新鲜的青柠泡了果茶,准备了几道午饭的食材,以尽待客之道。

同学之情就是这么微妙,虽平日里并无过多生活上的交集,但是凭着二十几年前的同窗之谊,见了面似乎不需要刻意寒暄,须臾之后记忆里那种熟悉的感觉一刹那就能回来,也许这就是常说的一见如故吧。

弹指一挥间,青春年少已经远去,如今的我们都已是不惑之年,刻在脸上的岁月风霜无法挥去,但内心里的真诚并没有改变。

老同学见面,无非是聊工作,家庭,孩子,各种生活里的短短长长。

就在我们闲聊的间隙,堂妹给我打来电话,原来她女儿小刘今年高考,正在填报志愿,希望我能给些建议。于是索性按了语音免提,我和睿爸,Jason三个一起跟小刘直接交流了起来。小刘分数不错,高考成绩分,没问题,非一线城市的也有机会。听小刘的介绍,她最喜欢的是数学学科。于是我们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建议她可以考虑以数学为基础的专业,比如人工智能、金融类专业、经济类专业等,也谈到了纯理论数学专业对于非痴迷数学的学生可能面临的智商挑战和枯燥无味。至于学校的话,看自己分数基本能匹配的院校层次来做选择。

高考的志愿填报的确是个不容易的决策过程,既要考虑分数所能达到的院校级别,又要考虑专业的喜好度,专业将来学习的课程是否是自己擅长的领域,还要考虑地域因素,未来就业前景等等,着实不容易拿定主意。难怪家长们各种焦虑,逢人就咨询。更有甚者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志愿填报服务,结果往往是被收割了智商税。

提到高考志愿填报,我、睿爸、Jason,这三个从出来的“过来人”也回忆起了当年自己高考填报志愿时候的稀里糊涂。没有太多可参考的信息,在那个互联网稀缺的年代,报志愿完全就是看专业名字凭自己的想象看是否喜欢来填报,很多专业名字看上去根本不知道学了出来是干吗的?

后来,在我们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是否为自己真正所爱。睿爸的大学学的机械电子,不太喜欢,研究生考了计算机模式识别,毕业后老本行做了没两年,跳到了传媒行业,一直干到现在。而我的同学Jason,专业学的电力工程,现在做的却是新能源,目前就职于华为,之前在深圳工作,后来到杭州,到现在来上海,兜兜转转了一大圈。黛西自己倒是一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未曾改变,也喜欢这个方向,但是我所就职的高校却恰恰在几年前关停了我所在的专业。

生活就是这么戏剧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是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这么想来,高考的志愿其实也不是真的就决定了未来人生走向。但这不否定高考的重要性,因为高考的成绩基本大体上可以决定你接下来的四年大学是和什么样的一群人在一起生活。

一个好的大学,它内在的文化,学术氛围足以拓宽一个人的眼界,见识,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心胸,更高的格局,德才兼备,学以成人。大学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点亮自己,更是照亮别人,让年轻人真正肩负起时代责任,历史使命。

我们那个年代的高考是为了改变命运,但对于现在衣食无愁的下一代来讲,高考真正的意义不是他们进了什么大学,学了什么专业,而在于从高考的那一刻开始,他们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第一次感受人生的方向盘握在自己的手里。

有人说,高考的确是风卷万里大浪淘沙的试金石,但这块石头所照亮的,不仅仅是手中那份烫金的录取通知书,更是他们今后因独立而越行越远,因勇敢而越辟越宽的人生。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很有意思:、是卧铺,一本是软座,二本是硬座,专科是站票,但到时间都会一起下车,不必纠结过程,是金子总会发光,英雄不问出处,孩子们,向下一个目标前进,加油!加油!!!

傍晚,跟Jason告别后,我顺手拿起余秋雨的《山河之书》翻看起来。书桌对面的睿爸在奋笔疾书写雅思模拟考试的英语作文,我说你为什么要去考雅思?他淡淡回了一句,就是想检验一下最近英语学习的成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