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业去向
单位就业比例上升,自由职业比例下降今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面向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显示,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与此同时,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从去年的18.6%下降到13.2%,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9.3%下降到4.9%。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万,比去年增加82万人。但据报道,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为万,比去年的万并没有增加。因此,能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毕业生比例下降。加之疫情放开,学生求职更加顺畅,所以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较去年升高。
在影响应届生选择就业去向的因素中,就业压力、经济形势、所学专业为TOP3,分别为74.6%、57.9%、54.7%,较去年分别上升27个、22.3个、18.6个百分点,而院校背景、家庭经济状况、长辈意见等内部因素影响程度较低。
可见,相较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去向的主要原因,且影响程度仍在加大。
高学历、双一流毕业生对经济形势更敏感,单位就业比例提升更明显分学历、院校类型看,在影响就业去向的因素方面,硕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选择影响其就业去向的因素中,经济形势分别占比62.2%、64.1%,较总体分别高出4.3个、6.2个百分点。
在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方面,硕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分别为76.5%、67.8%,较总体分别高出18.9个、10.2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高学历及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对经济形势更敏感,对继续深造、自由职业的偏好下降,反而更珍惜当下的就业机会,单位就业比例上升明显。
深造毕业生“文转码”意愿强,“缺乏基础”是最大障碍当前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掌握数字技能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优势,因此“文转码”成为热议的现象。
我们面向继续深造的非数字专业毕业生,访问其在深造时是否会转向数字类专业。结果显示,14.9%选择转向数字类专业,18.1%不感兴趣,而67%的受访者表示感兴趣但缺乏基础无法胜任。
可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毕业生“文转码”的意愿已非常强烈,但“缺乏基础”成为最大障碍。
二
期待就业
求稳心态持续上升,国企仍是“香饽饽”从偏好的企业类型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6.7%,较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为12.6%,较去年下降4.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
经济恢复期,高校毕业生对经济形势的感知越来越明显,求稳心态有增无减,择业意向的集中度有明显趋同,国企仍为首选。
毕业生对大企业的偏好回升对于企业规模的选择,今年中型企业仍为毕业生首选,占比48.6%,较去年上升3.5个百分点。选择大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25%,较去年高8.1个百分点,与21年持平。而选择小微企业的比例为26.4%,较去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今年经济进入恢复期,大家的信心有所恢复,因而毕业生对大企业的偏好有所回升。
对IT互联网热度依旧,制造业成为新选择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届毕业生期望去IT/通信/电子/互联网的比例为25%,较去年小幅回升0.9个百分点;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的占比为8.1%,较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与此相反,房地产/建筑、教培行业占比进一步收缩,分别为5.2%、5.5%,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
一线、新一线城市是毕业生首选,高学历对新一线更青睐对于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及新一线占比均为30%,二、三线分别占比26.7%、10.2%,四线、五线占比则均不足2%。
分学历来看,硕博毕业生对新一线的偏好更明显,占比40.5%,较偏好一线的占比高出9.2个百分点,且高于总体10.5个百分点。
三
求职心态与行为
疫情放开,春季毕业生求职行为活跃疫情放开后,届毕业生快速行动,1月、2月开始求职的比例分别较去年高2.5个、4.5个百分点。截至调研,仅2.8%毕业生还未开始求职,较去年低1个百分点。平台数据显示,今年3月,应届生人均投递21次,比去年同期多3次。可见,疫情放开后,毕业生的求职行为非常积极。
薪资福利仍是求职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