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金九银十”,求职招聘又迎来一年中的旺季。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时,有一小部分毕业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做法被称为“慢就业”。
出现“慢就业”现象,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梦想而选择继续深造;二是就业压力之下,被动放慢就业步伐;三是单纯逃避就业。可以看出,只有 种情况属于主动“慢就业”行为。尽管每一种选择都值得尊重,但每一场青春都该是多彩亮丽的,没有高品质相伴的“慢就业”是不值得提倡的。
从出发点来看,“慢就业”不等于“懒就业”。近年来,合理的“慢就业”逐渐受到肯定。这是因为,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适当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自我实际需求,不被浮躁情绪裹挟,这也是对自身发展的 尊重。相反,如果一味地为就业而就业,特别是忽略自身实际的做法,只会削减自我就业“获得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资源浪费。
人生漫长路,就业是关键一步。一些清醒的同学选择“慢就业”,说明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航向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目标。有了这种成熟的认识,他们自然能够在“慢就业”的道路上积极补充能量、努力锻炼自我。相信有了厚重且有品质的历练过程,这些“慢就业”的同学能够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并能做到“各尽其能,人尽其才”。
对于那些被动选择“慢就业”的同学而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而任何逃避现实的做法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在“慢就业”的过程中,要坚决突破传统就业观念里的条条框框束缚,做到紧跟个人兴趣和市场导向,注重个人专业能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只有扎扎实实走完“慢就业”过程,才能不至于到下一个就业路口迷茫、彷徨。
就业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奋斗是青春的亮丽底色。在人生的关键节点,大学生应该常思“我准备好了吗”,而不是发出“我该怎么办”的疑问。因此,面对“慢就业”现象,大学生们不能只当新闻一看而过,而应从中汲取正确的价值取向,及时将所获能量转化成踏实实践,以便更好更早拥抱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