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的在职职工;二是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在缴纳养老保险时,企业职工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全额承担缴费金额。除了这个区别以外,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从本质上来说,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缴纳的都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入个人账户的比例是完全一致的,最关键的是养老金的计算办法也是完全相同的,退休后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办法也是完全一样的,退休人员去世以后,家属享受的遗属待遇标准和计算办法也是一样的。
但任何事情都要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即使是企业职工,个体之间因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退休地区不同,退休时间不同、退休年龄等不同,养老金的差异都是比较大的。同样的道理,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退休后,从总体的养老金待遇来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但是这种差别不是因为养老金计算的方式而产生的,而是由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而导致的。
企业职工,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职工,由于工作相对比较稳定,职工的工资待遇每年都会有所提升。企业职工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比例缴费,用人单位缴费占了大头,职工个人只是缴纳的小头,个人的缴纳养老保险的压力相对比较小,缴费年限相对比较长,绝大多数人都会超过15年以上。
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是以本人的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只有本人的工资低于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时,才能按照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凡是按照职工本人的实际工资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指数都会高于60%,退休时的平均缴费指数至少也是60%以上,有的人还可以达到%以上。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由于是全额缴纳养老保险,虽然缴费比例要比单位缴费低4个百分点,但缴费压力还是非常大。大多数人在确定缴费比例时,基本上都是选择按照最低的60%,也就是养老保险的缴费下限作为缴费基数,如果再加上医疗保险的缴纳费用,缴费的压力更大。缴费基数低是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养老金偏低的主要因素。
灵活就业人员为了降低自己缴纳养老保险的经济压力,很多人都是将缴费年限目标设定在15年。但缴费15年只是社保法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也是办理退休的缴费年限门槛。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只要缴费年限达到了15年,虽然还没有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也不愿意再继续缴费。缴费年限短,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少,是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偏低的又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如果是在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等条件相同的情形下,养老金是没有区别的;但由于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余额等在一般情形下都会高于灵活就业人员,所以企业职工退休后养老金待遇,总体上也会高于灵活就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