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网)
简斯维尔(Janesville)是美国中西部威斯康辛州大农村里的一个汽车城。之所以是汽车城,因为这里一战之后就建成的通用汽车的一家装配厂,是当地最大的雇主,通用出产的第一亿辆汽车就是在这里下线的。可不幸的是,这座汽车城成了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牺牲品,汽车行业是景气循环的先行者,汽车销量的下滑是美国经济出问题的预兆,而生产全尺寸SUV雪佛兰Tahoe的简斯维尔工厂,根本无法抵御经济下滑的消费紧缩和油价上升的消费变化,产量骤减让通用找到了关停工厂的理由。
工厂关闭给简斯维尔带来的震动,就好像美国股市的暴跌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一样,令人猝不及防。所不同的是,简斯维尔给出了一个理解金融危机带来冲击的物理样本,也是美国资本主义过去五十年发展变迁的样本。《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Janesville:AnAmericanStory)聚焦这座汽车城在从年金融危机到汽车厂关闭之后五六年的故事,续写了美国经济从危机走出的复苏经历。这种复苏,资本和劳工两个不同阶级的感受截然不同,既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会在年特朗普上台之后日益拥抱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也为威斯康辛州成为特朗普上台背后的助推力之一给出了注脚,威斯康辛州这个曾经的民主党票仓恰恰是特朗普从希拉里手上赢得的最重要的摇摆州。
美国式的铁饭碗
简斯维尔通用汽车装配厂突然关闭,影响的涟漪从供应商,到社区服务业(餐饮、娱乐甚至幼托),再到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既是年金融危机的源头,又是金融危机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巨大冲击。房价下跌、失业增加、贷款断供、房屋被银行抵押破产拍卖、许多人无家可归。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社会问题的涌现。失业者更可能陷入酗酒、家暴、吸毒(包括药物上瘾)等各种问题之中难以自拔,而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年轻人则有可能过早地无家可归,失学同时也失业。甚至那些在当地学校表现好的孩子,也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付得起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这还是美国公立大学学费激增之前,即使稍好一些的也不得不靠打工和贷款艰难地完成学业。当宁静的生活被撞击所打破的时候,一个个鲜活个体的悲惨处境让人动容。
但是如果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这家通用汽车工厂以及工厂所主导的城市的变化,会发现战后美国的繁荣塑造了一种“铁饭碗”,而简斯维尔恰恰是这种铁饭碗的代表,工会与资本的博弈保障了制造业工人(包括通用汽车流水线上的工人,以及通用供应商在当地开办工厂里的工人)的权益。这种权益实行的是年资制,工作年限越长,保障就越丰厚,不仅工资有保障,到了62岁退休还能拿到稳定的退休金。铁饭碗还体现在工人的“近亲繁殖”上,小镇的年轻人如果想进通用工厂,必须有一名现有员工推荐,而通用的员工每人也只有一次推荐的机会,推荐机会当然会给自己的孩子或者子侄辈里的佼佼者。时光穿梭,像极了当年的“顶职”——父亲提早退休,把铁饭碗的职务让给自己的儿子。
长达几十年历史的通用汽车装配厂是简斯维尔小城社区的基石。很多家庭三代人都曾经在工厂中工作,整个社区几乎都是围绕工厂而生,成为白人工人阶级中产生活的样本。这种中产生活有盼头、有秩序、有保障。小城青年的理想并不是努力进大学拿一张金灿灿的文凭,而是高中毕业之后就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男生的理想是能进通用工厂做工,招工并不是每年都有,即使进不了通用,也至少也要进一级供应商的工厂,比如说制作座椅的李尔;女生的理想则是进入派克钢笔厂,派克钢笔是当地另一家土生土长的全球企业。直到二十世纪初,通用工厂一个工人的工资高达每小时28美元,如果按照每周40小时计算,折合年薪约6万美元,如果加上加班费,年薪甚至可能超过十万美元。如此高的收入,足够支持一个四口之家过上中产生活。在当地,通用工人的确过着有房有车的生活,孩子能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每个月家人还能出去郊游野餐露营,也为当地各种慈善机构慷慨解囊……
当然,没有什么能天长地久,“铁饭碗”的生活注定被打破。而这种打破也有着“铁饭碗”的特点。在通用工厂工作了十年以上的工人都记得自己的“入职日”,因为入职日和考评、涨工资相关。景气的时候,汽车工厂两班乃至三班是常事,因为流水线不停,工人换班,是资产利用率最高的方式,可是当经济不景气,工厂要关掉一个流水线上的班次时,什么人率先被下岗,看的就是入职的时间。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下岗的首先是年资浅的工人。
不过,通用工厂的几千名工人,谁也没想过工厂说关闭就关闭了,每个人都寄希望于经济复苏之后工厂会重新开门。这种希望是对“铁饭碗”的期望,是对收入稳定后能重新维持起之前的中产生活的期望,对努力工作就能过上幸福生活的期望。而这种期望,在年金融危机之后被彻底打碎了。“铁饭碗”又是如何彻底打破的呢?
美国梦和梦醒时分
“铁饭碗”的瓦解,并不是从金融危机才开始。毋宁说,金融危机是“铁饭碗”最终瓦解的临门一脚。铁饭碗体现的,是资本与劳工两个阶层博弈的结果。28美元的时薪、丰厚的加班费、好的医疗保险、优渥的退休金,这些都是几十年工会争取的结果。但这也注定了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的格局中没有太多的竞争力。
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惠发展,追求股东价值成为许多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在《短工:美国工作、美国商业和美国梦怎么都变成了临时的》(Temp:HowAmericanWork,Ameri-canBusiness,andtheAmericanDreamBecameTemporary)这本书里,历史学家海曼分析说,企业的逐利性开始不断瓦解工人(工会)的力量,天秤日益从劳方向资方倾斜,从上到下颠覆了就业市场。在过去二十年,外包工作逐渐取代了曾经办公室白领的职位,小时工则替代了更多加入工会的工人,结果是美国职场变得越来越灵活,而工作却变得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曼哈顿研究所的卡斯在《一度和未来的工人》(TheOnceandFutureWorker)中着重分析了这种变化,强调逐利的资本主义丧失了对劳动者的关心。卡斯认为,美国的经济政策制定者已经放弃了对工人和劳动市场的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