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成长到成才,大学生就业难,如何做好职业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就业:没有经验?一无所长?

从成长到成才:大学生如何成就自我

就业:没有经验?一无所长?大学生如何破解就业难,做好职业规划?

对于没有经验、一无所长的大学生来说,到底该如何破解就业难的问题,做好职业规划呢?

作为一个大学期间浑浑噩噩、毕业后摸爬滚打11年,从一个懵懂大学生到私企小员工再到拥有一家自己公司的资深职场人,我把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总结成5个建议,送给各位大学生。

第一个建议:选择一条你最渴望走的路。

你今天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你的之前选择,同样,你以后拥有什么样的生活由你现在的选择所决定。也就是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需要走什么样的路。

人生有三大遗憾: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

之所以出现这种遗憾,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定义不明确,不清楚自己的价值,不知道自己的追求,更不明白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求:我到底需要什么?怎么做才能补足我现在匮乏的内心或是物质?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由你自己去探索,找到一条你最渴望的路。这条你最渴望的路就是你的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我们也可以称为「梦想」。

职业方向是对职业的选择,是在对职业生涯所规划的时间范围内准备从事的职业。总体目标是指当前可以预见的最长远目标。例如,你的大学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你的职业方向可以是人力资源领域的职场人,你的总体目标可以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或者,你的职业方向也可以是创业者,你的总体目标可以是成功创办一家公司。

「梦想」可以大一点、美一点,它是你做出职业选择的第一步。你可以想象自己达成总目标之后的场景,享受那份成就感。

第二建议:让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再美好最终也要回归到现实。有了梦想,你就要对梦想进行分析,避免自己对职业方向和目标的规划掉入误区。

职业规划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误区一:盲目定位。在个人定位中,很多人以为凭借自己的特定能力、素质、专长或能吃苦等要素就可以获得成功。这就是掉进了盲目定位的误区。

误区二:博而不专。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一个无所不知的人有更大的概率成功。事实上,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专业的人才,专一、独特才是个人职业规划的正确途径。

博学多才并非不好,但是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一个人很难真正的做到博而精。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很多岗位都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如果不去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你所学到的一知半解的能力往往会干扰自己的成功。

误区三:一厢情愿。人拥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性,通常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世界。自己的观点通常局限于自己的认知,这样就难免陷入一厢情愿的误区。

陷入职业规划的误区,你会偏离实现梦想的道路,甚至走向梦想的反方向。想要避免陷入这些误区,你要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对自己的梦想进行审视。为此,你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我的职业方向是否符合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职业归根结底是「社会的」,如果社会不需要,你的职业规划再完美也是无用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导致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一些职业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消亡。例如,随着电话的普及,接线员这个职业就已经消失了。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时代的脚步也在加快,今年热门的职业3年后可能就成了「就业灾区」。当然,新的职业也在出现。例如,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年发布的第十一批新职业中新增了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等8个新职业。

所以,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大学生不要锁定某个职业甚至某个岗位,最好是锁定一个职业方向。例如,传统出版行业对编辑人才的需求在减少,但是编辑这个职业并没有消失,时代同时催生了新媒体编辑、文章审核编辑、内容质量运营专员等职业方向。这些都是编辑专业学生的新机遇。

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顺应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规律,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向朝阳行业可以有效地规避行业选择的风险。

(2)我的职业方向是否能够发挥我的优势?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职业规划中有一点永远是真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比一切都重要!

充分发挥优势就等于抢占了成功的先机。那么,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何谈优势呢?不要妄自菲薄,你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只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

首先,回到起点,不要怀疑出身的优势。

如果一个人出生在经济条件优厚的家庭里,他就拥有比别人更丰厚的物质优势,有更多的经济实力支撑自己的理想。

如果出生在经济条件普通的家庭,吃苦耐劳、破釜沉舟就是你的优势!

其次,低头看看脚下,发现学校、学历、专业的优势。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毕业于一所高校,毕业后就被一家知名企业录取,工资待遇超过了他的预期。但是,这个知名企业给他安排的岗位和他的专业却并不对口,却对相关的专业技能要求又很高,这就导致他工作非常吃力,甚至无法胜任。于是,工作不到半年,他选择了辞职。后来,他找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在新的岗位,他的工作如鱼得水,专业知识也积累得越来越丰厚,工资待遇也逐年增加。

学校、学历方面的优势是一个人的职场敲门砖。在学校、学历、专业优势的前提下,你选择的相关职业方向能让你在梦想的路上走得更快。当然,学校、学历、专业的优势并不一定会为你的职业生涯带来长期的助力。如果工作10年之后还是炫耀自己毕业于哪所大学或者取得了什么样的学历,他的职业生涯一定不是多么成功。

学校、学历、专业在不同的职业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你就要看清它们的作用,利用这个优势,而不要被优势利用。

最后,扫视周围,寻找你人生的「贵人」。

「贵人」是指对你影响重大的人。这些人可能是你的亲人,也可能是你的同学,也可能是你的师长,也可能是你的朋友。他们在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跟他们聊一聊你的职业规划,无论他们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给出中肯的建议,帮助你更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还是站在「辅助者」的角度给出支持,帮助你缩短现实到梦想的距离,对你来说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3)我将如何实现我的梦想?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你的内职业生涯规划。

你所规划的职业方向属于外职业生涯规划,由外部直接体现出来、可以被其他人感知到。内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你为了实现外职业生涯目标而需要的内部储备,也就是你本身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内心感受等。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很多人往往只重视对外职业生涯的规划,把目标定为人力资源总监、总经理等,却经常忽略了对内职业生涯的规划,没有做继续教育及增加实践能力的计划。这种错误的认知就导致了外职业生涯的目标离他越来越远,通往梦想的道路越走越坎坷。

要想实现外职业生涯目标就必须对内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把外职业生涯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内职业生涯目标,从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内心感受等方面稳步提升。例如,你工作5年内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人力资源总监,你就要从「人力资源总监」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等方面规划自己的内职业生涯规划,如下图所示。

规划好内职业生涯目标之后,还要对各个目标进行选择。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留规划阶段内对外职业生涯目标实现贡献最大的,必须要实现的内职业生涯目标。那些为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有用,但其重要性和急迫性逊于其他事情的内职业生涯目标,需要暂时放下,迟一些再实现。

职业目标选择中最难做的是放弃,有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没有实现并不是因为没有目标,而是目标太多,分散了我们的精力。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放弃是痛苦的,但又是必要的。

对内职业生涯目标进行选择后,我们会发现要实现的目标还是很多,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将一些目标在时间上进行组合或在功能上进行组合。有些目标可以齐头并进,如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项培训,这是典型的在时间上对目标进行组合。如果你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媒体编辑,实现这个目标有两种路径:一是写作能力强,二是有一定的新媒体运营经验。提升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地练习,练习其实就是在积累新媒体运营经验;同时,积累新媒体运营经验的过程中你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这样你就可以把能力目标、经验目标进行功能上的组合。

经过以上步骤,你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以及实现路径就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了。但请你保持清醒,这些都只是理论层面上的,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方法永远在行动上!

第三个建议:在不同的阶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动态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动态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自己的成长,你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动态调整。以在企业工作为例,对于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来讲,进入企业往往只能做辅助人员,此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能是提高自己工作的熟练度,积极努力地完成领导或者公司安排的工作。刚进入职场,外职业生涯的方向并不是十分明确,此时内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非常重要。当辅助人员的工作能够出色完成以后,你就可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动态规划了。此时摆在你前面的路可能有多条,可以选择做管理工作,也可以选择做技术工作。这个时候,除了参考自己的工作兴趣、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之外,还要多听听「贵人」的意见,问问自己的同事自己更适合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问问领导自己做哪方面的工作更加胜任。

第四个建议: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有结果的人」。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没有经验、一无所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靠谱、做事永远没有结果。比如,你订下了每天背诵20个英语单词的目标,刚开始一个星期还能够坚持,慢慢地就被各种借口耽误,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月之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这样的人,做任何职业规划都是无用的。

要成为一个「有结果的人」建议你在做事的时候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暴露无知,尽快解决「不知道的事情」。

很多人害怕被人嘲笑而不敢说自己不懂、不会、不知道,事实上,要想做出结果,就要尽早扫除这些障碍,不懂、不会、不知道的事情要勇敢地去请教、去学习。

原则二:再小的事也要有结果。

千万不要相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历史上恰恰是那些「拘小节」的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在职场中,任何一件小事都做到「有结果」的人一定会得到重用。真正的职业规划要意识到未来,也要注意到眼前的小事。

原则三:做到真正的反思。

真正的反思是看到更好的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我下次不要再这样做了」「我下次保证不会再犯这个错误」。反思的目的是改进行动不是纠正错误。所以,反思的时候请对自己说:「我要做一个更有创意的方案」,并付诸行动。

原则四:保持个性,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

有结果的人一定不是随波逐流的人,他们为了推进工作、取得结果往往会在独立思考之后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从别人的支持或反对中,你的能力会不断的提升。

原则五:有自己发泄情绪的通道。

情绪是影响工作进度的最大因素,有结果的人都有自己发泄情绪的通道。一旦陷入到不良情绪中,人们的工作也会受其影响,短时间内很难有结果。无论是开心、疲惫、悲伤、厌烦,为了尽快摆脱情绪的控制,给自己一个通道尽情地把它们发泄出来吧。

第五个建议:终身学习。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工作了就可以不用学习了。如果你希望职业生涯走得更顺畅,一定要坚持「终身学习」。

18世纪时,知识的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为30年;20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知识的更新周期为5~10年;而到了20世纪80~90年代,许多学科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到了5年;进入21世纪时,许多学科知识的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活到老,学到老」也是新世纪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作为大学生,请你珍惜每一天、每一分钟的学习机会,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夯实基础。这恰恰是你在破解就业难问题上可以立即行动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