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最新通知,严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

在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走进校门,接受知识的洗礼,从而改变自身命运,国民整体受教水平上升,对社会发展非常有帮助,但这也导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攀升,就业成了一大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万人次,这也就意味着将会有近千万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但我们的劳务市场根本无力消化这么多人,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而部分高校为了提高自身吸引力,招录更多的优秀生源,以种种虚假信息引诱学生和家长,其中就包括了毕业之后的“就业率”,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和家长被这些内容吸引,到最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但现在,家长们可以放心了,教育部门注意到这种“乱象”,经过多次开会协商,最新出台了一项通报,由专业人员成立工作小组,到各个地区展开调查核实,严查就业数据弄虚作假的情况。

在这其中,有三类情况是重点调查的目标,其一是校方以保管毕业证和学生档案为由,要求学生签署第三方就业合同,或者干脆就是一份虚假的就业协议;除此之外,还有以学生就业率为评判学校工作人员和教师绩效的标准,给他们施压;或是仅凭一份没有核实的工作证明就认定学生就业的情况。

根据通报内容要求,全地区的高校都不准通过任何方式来强迫学生签署就业协议或是其他劳动合同,更不准将他们的毕业证、学位证或是其他相关证件内容与其就业与否牵连,而且学生社会劳动与实习材料等相关内容不得作为就业证明,认定他们已经成功就业。

在这样的通知内容发布之后,高校公布的数据将会去处很大的“水分”,这样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就可以有更加真实的数据作为标准。

寒窗苦读十余年,都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发展,而高校的选择在很大一部分情况下可以影响到未来的人生,但个别学校却为了一己私利,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欺骗学生和家长,将很多学生十多年的心血“浪费”,这样的情况实在可恨。

现在教育部已经“出手”,严厉打击这种情况,除了工作小组人员进行的调查核实之外,他们开设立了专门的检举通道,任何一位民众发现有违规现象存在,可以进行举报,教育部也发出保证,“举报一个,查处一个”。

除了核查数据造假之外,工作小组的人员还将指导各地高校,持续对已经离校但是没能参与工作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每个地区的人社部门也会参与其中,尽量帮助所有的毕业生都能够真正的走进社会,参与工作。

教育部门一直以来都在为学生的进步发展而努力,高校更应该如此,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竞争力才是最主要的,而不是通过一些弄虚作假的数据来欺骗学生和家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