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素养培养如何融入高职专业技能教学

职业素养培养既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又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任务。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方法较多,其中实践育人效果较好的是将其融入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之中。近几年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技能教学过程开展了实证研究,针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目前存在的职业素养培养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索并实施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革新,培育了一大批满足IT企业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一、前言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年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开发方向),年正式设立软件技术专业,年学校与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共管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双方秉承“用思想教育塑造,用行为管理养成,用政策导向激励,用校园文化育人,用考核体系评价”的“教—管—导—育—评”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探索教育、教学机制建设,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学校专业集群发展规划,软件技术专业以工程运维信息化管理需求为导向,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工程运维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为目标,探索并实践了校企合作的基于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重的MOOC+O2O+面授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了近名高素质软件技术技能人才。近4年来专业教师完成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项,省科学研究项目4项、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学生%通过省毕业设计抽查,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80余项,就业率达93%,对口就业率超过90%,创新创业成绩突出。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调查与分析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实际,以毕业生对口就业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为重点,通过对湖南省30多所开设有软件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从企业需求、专业教师、在校生和毕业生四个方面进行访谈调查,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问题进行现状分析。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职生毕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要高,很多企业表示当前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模糊、职业能力(岗位胜任能力)不强、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缺乏等。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得出三个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不合理

通过对年湖南省近70所高职高专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数据分析,绝大多数高校院校都已开设了人文素养专题教育的课程,例如形势与政策、演讲与口才、法律基础、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但这些课程只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阶段或者选修课程,教学设计上仅将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当作纯粹的理论知识来传授,缺少在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的引导和真实职业环境中的体验和感悟,一定程度上讲高职院校目前没有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并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尽管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但学生管理、学生服务部门都没有重视高职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没有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结构的整体性,忽视了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信念和职业习惯等职业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出现了很多高职学生在毕业之后职业适应能力较差,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职业素养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通过对当前湖南省70所高职高专的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专业建设优势不明显,寻找合作企业参与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吸引力不大,长期形成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需要。调查发现,目前有一部分校企合作单位与学校之间没有进行全面的合作,局限于教师实践、课程开发和学生实习基地建设,企业方没有真正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主动融入到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之中,校企双方在专业对接产业、专业融入市场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等方面的协同育人机制还很不健全,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企业参与在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热情受到极大的限制和约束。

三、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技能教学过程的实践探析

近几年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率先探索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技能教学实践,针对软件技术专业性质和人才培养特点,深入实施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革新,运用“教—管—导—育—评”的“五位一体”工作思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可持续发展潜能”为核心,以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点,不断强化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着力提高学风建设,通过“课前六分钟”“小班辅导”“卓越项目”“以赛促学”和“互动激励式教学”等五种管理方式,注重高职学生的基础训练,拓展学生视野,建设成一个资源共享,高效运作,具有鲜明校企教育特色,具备良好的“职场”环境的学风建设创新模式。

(一)课前六分钟

根据校企共建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所有学生规定每次在专业课开课前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然后由1名学生主持、2名学生轮流上台各自进行三分钟的演讲。演讲开始前,要求每位学生上台前大声且自信的喊出自己制定的誓约,并要求台下的学生及时的给予相应的回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信心。誓约结束后,方可正式开始演讲。演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切身实际,分为命题演讲(结合具体班级情况)和自由演讲(生活的所感所思),并配合PPT的展示,演讲结束后,分别由台下学生、辅导员、专业讲师对台上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点评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即兴演讲的亮点和提升点,从而让学生不断进步与成长。这短短的十分钟,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二)小班辅导

将班上的学生按成绩分为A( )、B(良好)、C(及格)、D(不及格)类,将一个年级12班的D类学生在课余时间(主要是晚自习时间)集中在一起,成立集训小班,并由专业讲师利用正课以外的时间进行补习,帮助班级学生讲解,再次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补习,在小班辅导中学生成绩提高的同时,学生的人际关系以及对班级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卓越项目

以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为驱动,在每一模块的专业课程结束之后,进行一次卓越项目的管理,班级内部分成每组3-4人的学习小组,并设有小组长,在专业讲师(PM)和辅导员(QA)的指导下,按照企业项目真实项目开发流程进行项目立项、项目计划、项目需求、项目设计、项目源码、项目测试、项目答辩、项目总结等过程,完成整个项目开发,从而体验真实的开发过程,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获得不同体验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四)以赛促学

根据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制定相应的技能比赛,如:大一年级在学习完《步入IT世界》课程后,组织开展“打字比赛”“PPT制作大赛”等活动;大二年级在学习完《使用C#语言进入编程世界》课程后,组织开展“C#知识竞赛”“C#语言编程设计大赛”等活动;大三年级在学习完《使用MVC模式开发ASP.NET应用》课程后,开展“项目展示大赛”“项目创意设计大赛”活动,以此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比赛,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比赛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五)互动激励式教学

根据课前分好的学习小组,有专业讲师在课堂上进行主导,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以及回答问题的表现对相应的小组进行的加分或减分,并发放“红绿卡”,“绿卡”为相对应的奖励,“红卡”为相对应的惩罚,每门课学习结束后,对分数进行统计,对分数较高的小组颁发相应的奖励。提高课堂活跃度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四、总结与反思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为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对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生走上工作岗位是否能受到企业用人方的欢迎,关键看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我们原来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过分偏重于传统的经验教学,实践技能训练较少,专业技能薄弱。当教学模式脱离理论与技能并重的着力点,既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缺失部分,也不符合用人单位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因此,软件技术专业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模式革新,从一定意义上已有效解决“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要问题,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的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做法,吸引了很多其他省内、省外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来校考察交流,由于校企协同育人也是产教融合的重要方面,在深化校企融合概念落地的同时,也不断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声誉,使得更多的院校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