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国企

教育部数据显示,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万人,同比增加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这些高校毕业生该何去何从?又做出了什么选择呢?

就业市场需求不断的变化,从供大于求到供不应求。

随着国内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年一至四季度高校毕业生景气指数分别为1.34、1.52、1.24和0.88,四个指数均低于同期全国水平——1.66、2.09、2.15和1.99。其中,年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景气指数是自年一季度疫情爆发以来该指数的次低点( 点为年二季度的0.79)。

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是用来反映就业市场景气程度的指标,其计算方法是: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

说通俗一点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大于1,就说明岗位数量多过求职人数,供大于求。就业市场竞争趋于缓和,就业市场景气程度高,就业信心较高。

小于1,就说明岗位数量少于求职人数,供不应求。说明就业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低,就业信心偏低。

从地域看,年第四季度东部与中部地区的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相对较高;长三角和珠三角整体就业市场相对宽松。京津冀和东北地区,CIER指数相对较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岗位比较紧张。

如果就就业大环境来说,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不少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选择,就业机会相对比其他地区要多,竞争,只是相对没那么激烈。

年名校毕业生省外就业的 向

从行业分析来看,年第四季度,就业岗位相对充裕的前五名分别是中介服务、基金/证券/期货/投资、教育/培训/院校、互联网/电子商务、仪器仪表和工业自动化。

这些行业就业环境和竞争相对没那么恶略,就业岗位供大于求。

上市公司、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就业景气较好,国企单位“一位难求”

从企业性质来看,年第四季度民营、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就业景气较好,国有企业就业竞争激烈。具体来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的就业景气相对较高,分别为0.79、0.76和0.74;其次是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CIER指数分别为0.53和0.47;而国企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低,为0.28。

国企成高校毕业生追求的“香饽饽”

国企的招聘人数和求职申请人数的比例失调,但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头都要去面试国企呢?

国企,收入稳定,工作压力小,福利待遇好,双休,假期也按照国家规定法定假日来放,缴纳六险一金等等福利。比如内卷厉害的大厂来说,国企无疑是高校生毕业后 的香饽饽。

近期不同市场机构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均显示,在“后疫情”时代和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人的就业压力之下,高校毕业生纷纷求稳求编制,将国企和公务员作为求职 。

前不久,“近七成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新闻还一度上了热搜。

清华大学公布的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届清华大学签三方就业的毕业生中,有69.9%去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就业,这一比例较年增长5%。具体来看,进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比例为30.3%,进入国有企业的占比为23.8%,进入党政机关的占比为15.8%。

近期京东、有赞、腾讯、阿里分别都消息传出个别部门裁员和调整公司内部结构等,在这大环境下,就算能进入大厂,日益内卷,身心疲惫,可能还会被裁员。那不如搏一搏公考,或应聘国企等,面对着这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会是高校毕业生的明智之选吗?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