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听说这个词,究竟啥叫考公

每年大量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在毕业前,他们先考虑是否要考研。结果大多数人准备不充分,回家咨询父母,父母一律让他们考公,即使毕业后在家复习半年哪怕几年也没问题,父母鼎力支持,继续考公。

那么,这考公,究竟是什么呢?为何父母对之如此着迷?

实际上,考公就是报考公务员。我国的公务机关,主要包括工商、综合执法、海关、消防、民政、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农业推广、卫生、检疫等等行政机关,也包括供水、供电、煤气、行业协会等公务组织,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监督站等等法律授权组织。

公务机关中的从业人员数量,国家统计局只在年公布过一次,从业人员万。根据推算,目前年的在职公务人员大约万,离退休人员大约万。他们在工作量方面 的特点,你可以看出来,有松有紧。比如一个省的教育厅,按编制数,正厅级1人,副厅级8人,县处级44人,科级8人,科级以下21人,也就是说,全单位82人,科级以上的领导有61人,工作量就主要集中在其余没有职务的普通科员21(82-61)人身上。为何如此呢?此处不多表,你自己都能拿着手机上新闻APP看到这篇文章了,自然懂。

公务机关人员,是享受公务员编制的,这就是“体制内”的意思。但他们的同事中,还有不少没有编制的公务人员,这个你可能不知道,粗略估计也在万人上下。这个也可以理解,一些前台、行政、文秘、安保、保洁、专业技术、体力劳动等等岗位,公务机关也是需要的,只不过没有编制而已。

除了以上这种单位可以报考之外,还有另一种考公,就是报考事业单位。

举个例子,之前看过新闻,说上海的城管队伍里面已经有了多名博士硕士生,而且一岗难求,大学生们趋之若鹜。这城管岗位,就属于事业单位,当然,因为事业单位是由公务机关逐渐转过来的,所以有些地方还将他们归为机关单位。

我国目前有万个事业单位,大约0多万正式职工,万离退休人员。事业单位主要存在于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等社会服务组织中。举例,电视台的主持人、公证处的公证员、出版社的主编,大多数的教师、医生,等等,他们就是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人员。

当然,事业单位也会有没有编制的人员,这里粗略估计在万人上下。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福利、救助减灾、统计调查、技术推广与实验、公用设施管理、物资仓储、监测、勘探与勘察、测绘、检验检测与鉴定、法律服务、资源管理事务、质量技术监督事务、经济监督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公证与认证、信息与咨询、人才交流、就业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等,从事这些活动的单位,大多属于事业单位。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相当比例的传媒、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单位、各种社团、群团组织、协会等等,都集中在“事业单位”的大旗下。

以上,两种“考公”,都属于所谓的考公范畴。

这里注意下,各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是同一个报名入口。大家如果报名,可以登录各地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网站,找到报名章程和报名入口。报名网站,如下我列出几个供大家参考。

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北京人事考试服务频道;江苏省人事考试网;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广东人事考试网......

当然,考几门,如何考,有什么技巧,各地的相关辅导班,层出不穷,良莠不齐,大家自己把握,最终还是需要智商、情商,以及一点运气的。

不过记住:你报考了,只是一个就业尝试,绝不等同于Offer。考上了,并通过了面试,这才是Offer。

还有一些触类旁通的规律,比如其他很多单位和企业,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改制而成的。总体趋势为:1)公务机关改革成事业单位,2)事业单位改制成国有企业(比如三大电信公司、三桶油、四大银行),3)国有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比如全国各地的钢铁公司、烟草公司、国贸公司等等地方国企,不断出售给民企和外企的)。

也就是,你报考1)中的两种单位,叫做考公,但如果你想进2)和3)中的单位和企业,也会有报名和考试。后者还不如考公来得透明和公开,各种方法鱼龙混杂。有些小的企业最终卖给了私人,这就成了私营企业了,老板一言堂,对于求职者来说,职业自由度更高,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保障福利等等,就越来越缺失了。

以上,通过三大点的描述,我们已经将考公以及类似考公的情况,分析得差不多了。

因此,在就业时,你别老盯着常见的 公司,比如说“BAT华为”这种科技界目前的 公司,也可以进公务员队伍,进事业单位,进央企国企,还有很多上市公司、大型中型民企、外企,包括互联网50强、知名高新技术公司,行业翘楚和独角兽公司,都可以选择。

你原先的思维是对的,只是过窄;父母的观念也是对的,只是不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