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即使缴费档次一样,在今后办理退休时养老金也会一样的吗?这个问题也是广大灵活就业人员心中的疑惑。如果只是缴费标准一样,但还有缴费年限的差别,地区之间的差别,所以养老金是不会完全一样的。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主要的参保对象包含了城镇在岗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两大群体。城镇在岗职工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缴费比例,总的缴费比例为24%,其中单位缴费比例是16%,是以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全部计入统筹基金账户;职工个人是以本人的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8%,计入个人账户。
在职职工只有当本人的实际工资低于全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或是高于全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时,才会分别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或是%作为缴费基数,在这种情形下,在职职工的缴费基数才有可能和当地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相同。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是按照省级人社部门公布的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可以在60%到%的范围之内选择缴费基数,总的缴费比例为20%,比在岗职工要低4个百分点,其中12%计入统筹基金账户,8%是计入个人账户,全部有灵活就业人员承担缴费金额。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在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时,除了要比在岗职工多承担12%的缴费比例以外,计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在养老金的计算中主要考虑缴费基数、个人账户余额、缴费年限、退休时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等因素。在计算养老金时实际上统筹账户是不起作用的,但在缴费基数中,由于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两个部分,所以缴费基数是非常重要的。
缴费基数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计算平均缴费指数;二是计入个人账户的基数。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缴费基数越高,平均缴费指数就会越高,个人账户余额就会越高,基本养老金就会越高。
在理论上,如果灵活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缴费,比如缴费指数都是按照%缴费,缴费基数也是完全相同的,这种情形必须是在同一个省的范围之内才能实现,因为现在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省级统筹,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和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在同一个省的范围之内都是统一的。所以在同一个省的范围之内,如果缴费基数是一样的,养老金的计发基数都是统一的,养老金的计算办法也是统一的,好像退休后养老金应该是没有差别的。
但在实际中养老金还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缴费年限的差别。缴费年限带来的差别是,基础养老金是每缴费一年发给1%,假如这个1%是每缴费一年60元,缴费年限相差一年就会相差60元。同时缴费年限相差一年,个人账户余额的积累也会相差几千元或是万元,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有差别的。实际上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年限都不长,大多数的缴费年限大都是在15年左右,超过20年的都比较少,这也是不少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普遍低于在职职工的主要原因。
此外退休年龄也是影响养老金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主要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大,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就会越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比如个人账户都是15万元,在60岁退休每月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元,如果是55岁办理退休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元,退休年龄相差了5年,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差了元。再加上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等产生的差异,养老金的差异更大。
综上所述,灵活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相比,都是缴纳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虽然缴费标准是相同的,但由于缴费年限不同,退休年龄不同,即使是在同一个地方办理退休,养老金的差异都是存在的。但在制度上、养老金的计算办法上这是完全没有差异的,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养老金差异的办法就是坚持多缴费、长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