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研智谈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万人,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多重超预期因素给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如何?什么行业领跑薪酬榜?哪些专业月收入较高?大学生去了哪里就业?年6月9日,年版就业蓝皮书《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对本科生的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升学情况、灵活就业、能力达成、对学校的满意度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大学生薪资增速明显放缓

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元较届增长了3%,起薪增幅较届本科起薪增幅下降了57%。新冠疫情发生的四年(~届),应届大学生起薪平均增幅4%明显低于疫情前四年(~届)的平均增幅8%。

近六成本科生起薪在元以下。从应届大学生起薪分布来看,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在元以下的比例为57.7%,在~元的比例为24.1%,在元以上的比例为18.2%。其中,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在0元以上的比例仅为6.9%,显示毕业即起薪过万的仅是较少数。不过对比届,届大学毕业生薪资在元以下的比例减少16.5%,而在元及以上的比例增加。

长三角地区毕业生薪资较高。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较高为元,且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及涨幅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东北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较低为元。从三大经济区域来看,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为元,三年后月收入(届本科:元)均保持领先。

“信息安全”薪资连续9年居榜首

根据年版就业蓝皮书数据,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本科专业是信息安全元,其后是信息工程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元、软件工程元,应届毕业生起薪均超元。高薪排行榜排名第5至10位的专业分别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元、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元、网络工程元、物联网工程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元、自动化元。

从届至届这10届本科生的就业数据来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已连续10年进入本科高薪专业TOP10榜单,信息工程、信息安全近10年来均上榜9次,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均上榜7次。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输业继续领跑应届本科生行业薪酬榜为元。从月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大行业类来看,化工、机械等工业领域月收入增长明显。

本科计算机类专业月收入较高,届本科计算机类专业月收入为元。其中,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起薪与届基本持平。

届本科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信息安全为元,对比届,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表现不俗,较五年前起薪涨幅均达到了19%。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虽是近年新增专业但表现亮眼,已跻身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专业前三。五年前唯一进入本科高薪榜前10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法语已退出前10之列。

新一线、二线城市就业新引力增强

蓝皮书指出,人口流入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标志,年轻大学生也正逐渐成为近年来各大城市争抢的主要对象。调查数据显示,新一线城市人才流入较多。蓝皮书显示,在杭州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较高,达到了66%;其次是天津、东莞、苏州,分别为59%、58%、51%;而在薪资方面,根据蓝皮书统计,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分别为元、元、元;杭州、苏州、南京本科生薪资在新一线城市中位列前三,其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别为80.1%、78.3%、79.1%。

值得注意的是,在杭州、苏州就业的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较~届(杭州:61%,苏州:46%)增长了约8%、11%,且其就业满意度已超过一线城市深圳(届为78.1%)、广州(届为75.8%),从就业吸引力及就业质量等方面显示其对毕业生就业较友好。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二线城市及以下地区中,应届本科生的就业比例有着明显提升,从届的53%,增长至届的57%。蓝皮书表明,统观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薪资和就业满意度三项数据,其中在珠海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57%)、月收入(届为元)均较高,显示出该地对外省籍毕业生较强的吸引力,且当地薪资水平较高。此外,在无锡就业的届本科生就业满意度也较高,达到了80.0%,仅次于京沪杭;其外省籍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已达到元,位列主要城市第12位,在二线城市中排名靠前,就业友好度明显提升。

民企是吸纳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

就业蓝皮书显示,应届本科生在民企就业的比例有所波动,-届比例分别为54%、53%、52%、53%、51%,但民企依然是吸纳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占比51%。其中,届本科毕业生在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微民企就业的比例为28%,较届下降了10%。

从地区来看,届在中小微民企就业的本科有53%在东部地区就业。但从近五年数据来看,在东部就业的应届本科生占比较届下降了7%,但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占比较届增长了13%。

从行业来看,中小微民企就业的应届大学生中,在制造业就业的占比上升,届本科毕业生比例为20.3%,较届的增长率26%;在教育业、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的就业占比为14.9%,较届降了8%,在上述两个行业占比下降较多的岗位分别为“中小学教育及培训人员”“媒体/出版人员”。

就业蓝皮书显示,应届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为4.6%。就业蓝皮书将受雇半职工作、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定义为灵活就业。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主要包括新媒体编辑、主播、全媒体运营等为大学生灵活就业提供了机会。

撰稿

于秀清研集团江苏子公司研究员编辑

陈泽玺图片

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