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月份的临近,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将要踏上他们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开始养家糊口之旅。因此,就业,成为了每年四五月份绕不开的话题!那么,面对今年来势汹汹的千万级别的就业大军,各种就业岗位能够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吗?
据教育部统计,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千万大关,预计达到万人,同比去年增长万人,规模和增幅均创下历史新高。
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对于今年的就业难问题,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心里面应该都清楚。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
智联招聘本周发布的《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受到国内新冠疫情反复、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为0.71,降至年疫情暴发以来最低点,明显低于全国1.56的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16%,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智联招聘指出,这届毕业生很务实,已主动降低就业期待。55%的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仅有27.2%的毕业生期望升高。65%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整受“求职竞争情况”影响,而分别有57.1%、49.4%的毕业生受“国内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情况”影响。可见,对经济和就业市场面临的压力,大部分毕业生都有理性的预期。
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元,比去年的元下降约6%。其中,元以下期望月薪的占比12.8%,高于年的8.9%;元以上期望月薪的占比44.6%,低于年的50.8%。无论从平均值,还是分段薪酬来看,本届毕业生降低月薪期望值都具有普遍性,这也表明毕业生愿意降低薪资要求以适应就业市场。
至于如何破解,从国家和社会的反馈来看,以下几点比较鞠咏共通性:
首先:对于高校而言,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进行创业是必要的。正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提到的那样——“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城乡基层就业,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稳定事业单位、基层项目招聘招募,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同时,针对疫情影响,指导各地调整优化公共部门考试招录的时间安排,为毕业生求职留出时间窗口。”
其次,借鉴其他在就业指导方面表现较为出色的高校,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是个聚焦”促进学生就业就受到了教育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