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技:关于制造业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二〇二一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27.4%,二〇二〇年制造业吸纳城镇劳动力数量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12%左右,表明中国制造业对吸纳就业劳动人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系统分析了制造业就业数量与就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以期能够更好地探究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影响效应。
一、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发展现状二〇〇三-二〇〇七年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二〇〇八-二〇一三年就业人数迅猛增加,尤其是二〇一三年,制造业就业人数从二〇一二年的万人激增到二〇一三年的万人,一年时间约增长了万人,在二〇一四年之后,就业人数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其中可能的原因为,二〇一四年后以智能制造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等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从而产生了先进技术设备对劳动力的替代,导致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下降。同时,我国部分中低端制造业发展缓慢,削弱了就业吸纳能力,更挤出了部分剩余劳动力,使其转移到其他产业如服务业。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值趋势线基本跟就业人数趋势保持一致,在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减少的年份。
比值趋势线也出现下行趋势,由二〇〇四年的18.26%下降到二〇〇八年的16.71%,此后,二〇〇九年到二〇一五年存在稳步上升的趋势,二〇一六年-二〇一七年又有小幅度下降趋势。但从整体上看,制造业占第二产业就业的比值处于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正“N”趋势,制造业是吸纳我国就业劳动力的重要产业。
即二〇一三年之前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从二〇一三年开始逐渐减弱,整体近似倒“U”型趋势。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数和资本密集型就业规模均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态势,由于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滞缓以及居民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上述行业均遭受较大的冲击,削弱了就业吸纳能力,减少了就业人数。相比较,技术密集型就业人数上升幅度较大。
其原因为通讯设备等ICT产业发展强劲,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创造了数量巨大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人员数增加,由二〇〇五年的2.26%上升到二〇一七年的44.44%,其占整个制造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在上升
资本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的人员占整个制造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在减少,由二〇〇五年的4.6%下降到二〇一七年的0.07%。在此期间,制造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制造业企业就业人数的比值在40%左右波动较大,而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波动较小,在0%左右上下波动。
二、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制造业作为吸收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其就业结构的变动不仅对中国整体就业起着重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可以很好地对制造业就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做出描述。从拥有的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人数处于最高位置,其趋势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趋势大致相同,都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由二〇〇五年的.万人上升到二〇一四年的1.04万人,其后经过短暂的下降过程,增长至二〇一七年的15.48万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数为第二位,大体趋势也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趋势相同,从二〇〇五年的1.万人增加到二〇一七年的6.万人,增长了4倍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科技活动人员数的占比最小,总体来说增长缓慢。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行业科技人员增长趋势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〇〇五-二〇〇九年,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科技人员数均出现了小幅上升;
第二阶段,二〇〇九-二〇一〇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冲击了实体经济,破坏效应由产业结构传导至就业结构,这一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行业的科技人员数均处于小幅度下降趋势;第三阶段,二〇一〇-二〇一七年,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均出现上升趋势。首先,本文通过梳理前人制造业数字化测度方法,提出本文测算制造业数字化的具体方法。其次,测算了中国制造业整体与细分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
总体来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水平呈现稳定提高的态势,最后,说明我国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和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就业人员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N”模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
从二〇一〇年到二〇一七年,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二〇一〇年中国开始大范围推广和普及移动通信技术,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了普通民众上网的壁垒和标准,推动G通讯到4G更新迭代,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化和数字化设备的应用。
自动化设备、人工智能以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与制造业研发生产过程结合日益紧密,大大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技术基础。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这给制造业智能通信、数字化技术更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提升了制造业数字化水平。
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同,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测算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其数字化水平上升较快的原因可能是:该类行业对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数字化设备的要求较高,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软件业优化升级周期短。
数字化水平最低的行业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仅为0.82%。其数字化发展水平较慢的原因可能是:该行业生产设备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高,其数字化水平上升幅度缓慢。可以看出我国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增长幅度居于首位。
资本密集型行业数字化水平排在第二位,劳动密集型行业数字化水平最低,年均水平为12.29%。三类细分行业数字化水平差异较大,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可能为:目前,科技创新公司企业依托智能化设施,技术实力雄厚,能够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主动进行科研创新,导致技术密集型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
而部分企业特别是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智能化和数字化设备较少,对数字技术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不重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没有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重要意义,甚至将数字化转型看作是高新技术公司的事情,将自己置身事外。
加之,许多民营企业抱有“等一等、看一看”的观望心理,眼界狭隘,缺乏实际行动,对数字化不愿意承担成本和代价;又或者将数字化变革简单理解为换几个软件设备或生产线上的机器,导致目标导向出现了错误,致使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