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务员考试,既然参加了,肯定想上岸!
关于上岸这件事,往往并非按照个体的心意来进行!
那么,什么样的状态之下,考生容易一次性上岸呢?
这个,笔者总结多年的指导经验,从已经上岸的数百位学子真实经历之中进行提炼,发现当考生处于以下三种状态之时,就是最佳的上岸时机!
状态一:集各种优势资源或考试契机于一身!拥有优势十分明显的报考条件,列举如下:
比如,应届大学毕业生,只与新手同台竞争。
比如,同类岗位在同一大地区的招考人数较多,直接分散该地区岗位的有效竞争。
比如,只限制某一个专业大类别或两三个专业小类别,专业的竞争范围越小越好。
比如,类似专业或相关专业近两年的就业情况挺不错,许多同学早早地便签好了未来的工作,对于公务员考试并不上心或备考不足。
比如,限制英语公共六级或专业八级,这一条可以挡下同类考生近一半的参考选择。
比如,含金量不高,但却有着叠加效果的党员、各类基础证书、性别、地区户口等。
比如,自己家乡中意的岗位并不在核心的省会城市及周边,本身的竞争就小得多。
简言之,以上的条件,累加越多越好,限制越严越好,设计越怪越好,偏偏这样的岗位,自己还就能报考!在这样的报考条件之下,人数竞争比,一般不会突破20:1,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报考人数过少的情况!
那么,恭喜你,这就是集各种优势或考试契机于一身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机遇,可遇不可求,一旦遇到,一定要抓住;否则,下一次可能要等上N个年头!
状态二:立志考公多年,大二开始备考,个体备考状态极佳!许多人咨询笔者,备考公务员考试,多少时间最合适?
这个,笔者回答,短期来说,三个月为佳,备考相对充分;长期来说,自然是备考越充分,分数越高,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早早地认识到就业难题,一开始便安心考公!几十年前读大学,大学免费,分配工作,考上大学则是端上了一辈子的干部身份,也不会担心什么就业问题!当然,当时的大学生数量极少,要想考上,也是真不容易!但是,既然生在当下,那就得思考当下的就业问题。对于一名普通家庭的普通学子来说,考公上岸依然是人生逆袭的不二之选!
为此,在高考志愿填报之时,便会选择考公的优势专业。而后,拟定大学的学习计划,大一以适应大学学习为主,考英语、计算机等证书为辅;大二以考证为主,提前完成大学毕业需要的各类证书,同时开始逐步了解公务员考试,并尝试做一些真题,测试自身的水准,摸清自身的基础;大二的暑假开始,便进入全力备考的考公阶段,用足足两年的时间去学习和备考,从行测、申论和面试三科入手,一类一类地学习,深入剖析、找准问题、不断学习,以取长补短为主,将自身在考公的知识学习达到个体的巅峰状态。大四上学期开始,拥有参加选调生考生、国考、省考等多次机会;可以尝试用一次机会冲高,另外两到三次机会则是根据自身的分数实际,选择可以妥妥上岸的地区、单位和岗位!
是的,妥妥上岸,哪怕为此放弃一些最好的地区、单位和岗位,选择相对竞争更小的地区、单位和岗位!因为,以应届毕业生身份等的这些优势条件本身是有机遇窗口期的,一旦错过,竞争激烈程度往往扩大几倍还不止!这一点,在公务员考试不再设置“非全日制”学历的条件之后,更加明显!
在上岸之后,人还很年轻;接下来,工作很稳定,生活很惬意、时间还挺多、状态也不错;那么,继续加强申论的学习,通过公务员遴选这条主要路径,再次去追求上岸上级机关单位,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简言之,以长期筹谋和拼搏奋斗为基础和积累,让自己在最好的窗口期拥有最佳的备考状态和最理性的岗位选择;这个时候的考生,想不上岸都难!
或许,有人会说,这个准备周期也太长了,是不是太夸张了?
但现实是,一点儿都不夸张!在笔者辅导他人填报高考志愿之时,便会根据其家庭情况、个人特征和行业趋势等为学子制定未来的就业计划;如果是普通家庭的普通学子,在各个行业或领域都不具备任何特殊的就业优势,个体本身的天资和条件也十分普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开始便将公务员考试定为自己的人生就业目标,为之付出长期的努力,力争在毕业之前就直接上岸,这样的人生会少走许多弯路!
事实上,这个做法也是真实有效的,笔者指导类似的学子上岸,会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提升空间;哪怕是笨鸟先飞,也能飞到自身当前阶段最高的枝头!那么,在大四那一年上岸之时,自然能成为同班同学或同校同学中就业的佼佼者;毕竟,大部分普通工作的性价比远不如公务员这个职业!
状态三:痛定思痛之下,为考公付出个体的“无限”努力,分数提升!前面两种状态,谈的主要是应届毕业生的情史!那么,对于已经参加社会工作的社会考生来说,何解?
来,先看看当下的考公形势!一言以蔽之,就业形势不好,考公竞争越来越激烈!
来,再看看当下的报考条件!无论是应届毕业生占比在国考中的比例提高,还是在省考之中也提高了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比例,还是相关报考条件越来越密集,还是“非全日制”学历考生的条件放宽等等;对于社会考生而言,空间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大!
那么,个体对现实的工作是否特别不满意?是否愿意为考上公务员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当然,也会包括一些金钱在内的其他成本。这个,十分重要!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同时,在确定以考公为改变自身现状的最优路径或唯一路径之下,自己能否将自己“逼”到长期坚持高强度学习的状态!这一点,十分现实,唯有不断提高分数,才能增加自己的上岸概率!
在上岸的社会考生之中,笔者总结出一条规律,越是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越是有着极强的改变现状的愿望和行动,越是能够长期坚持高强度学习,越是能够根据自身分数实际做出理性选择,越是在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和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学子,上岸的概率和可能性更大!这一点,最直接的表现便是,许多基础相对偏弱的专科生,后来以相对较高的分数上岸公务员;相反,许多基础和条件明显较好的本科生(重本生、硕士研究生),常常寄希望于短期的学习和冲刺,或者是对岗位的要求甚高,最终始终差那么一点上岸!
简言之,走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之上,再匹配长期坚持的高强度学习,能够让分数不断提升,特别是突破+、+、+这三个“大门槛”的社会考生,上岸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回到原始的问题,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方法和道路是正确的?这个,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子都有着一二十年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经历;从各个学习路径之中去对比、去分析、去选择,在找准方法的前提之下,再匹配个体的“无限努力”,效果明显更好!
在此,笔者推荐自己的考公专栏、相关技巧和信息资讯,就在百家号助你成公之中!许多文章都设置了免费查阅,干货满满,值得借鉴,助你成公!
(觉得不错,请长按点赞,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