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的秋招已进行了几个月,或许你身边的同学已经拿到了理想中的Offer,然而在这个“寒冷”的就业季,很多人可能较难寻觅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如今,大学学历已不再稀有,普适性的大学教育使得学历“内卷”,所谓的本科遍地走、硕士满操场的现象愈演愈烈。根据教育部前不久所发布消息,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将达到万人。要知道,5年前这个数字也只有万。
在形势不容乐观的就业季,如何才能让自己有立足之地,是很多大学生的困惑。今天,史育阁向大家分享两个毕业生必须要拥有的意识,再这样的指导下,做出三种选择。
意识一、先就业再择业很多大学生期待找工作时能“一步到位”,城市好、薪资高、福利体系待遇完善、晋升机制明朗……然而理想丰满,现实总是骨感的。
大学生必须要合理进行个人评估,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自身条件、主客观因素等综合考虑,适当降低个人期望,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意识,即先有饭碗,再换“金饭碗”。
意识二、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学的层次和所出的大环境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额核心竞争力,围绕专业所学或职业发展规划,尽可能让自己拥有更大的优势。比如考取更多有价值的证书,尽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尽力获取更多的实习机会,并从中收获经验教训,增加让自己能够脱颖而出的机会。
再这样的基础之上,不乱方寸,心中有谱,再做“乾坤”选择。
选择一:体制内就业体制内就业是当前很多人侧重的选择,当然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类。主要包括各级公务员、选调生、事业编制单位。进入体制大多需要通过一系列综合笔面试,且往往竞争激烈。大学生们在选岗时要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双一流硕士毕业且有能力,不妨参加中央直属单位国考,省考次之,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和研究生则建议尝试市级以下层次的考试选拔。
选择二:体制外就业主要包括央企国企(仿体制内)、大中小私企、外企等。这也是绝大多数毕业生最终的落脚之处。其中,央企、国企进入难度较大,私企则不一而足,广受毕业生追捧的巨头互联网公司,因较高的收入往往能吸引名校毕业生。而去外企工作则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即外语水平应达到一定层次。比如企业会考量应聘者的雅思、托业或其他外语的等级证书。
选择三:自主创业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额今天,小成本自主创业也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也往往能够获得政策的扶持与激励,有此方面考量的大学毕业生需了解政策,并有一定的抗压、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