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想继续发挥作用,却没有用武之地”“有没有一个权威可靠的平台让老年人按需找工作”……自本报“全国两会民意直通车”开通以来,老年人再就业难题成为读者最高频的呼声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单晓明建议,尽快建立老年信息人才库,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的潜力,帮助老年人老有所为。(采访、整理/本报记者王宇)
读者心声
退休后,我很想再找一份工作,但每次都遭到拒绝。很多招聘单位宁愿花更高的工资聘用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也不愿用更少的钱聘我们这些有经验的老人。现在,年轻人找工作的途径有很多,可以去网上投简历,也可以去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交流会。但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岗位,都不招聘老年人;人才市场的公告栏和招聘会也鲜少有适合老年人的岗位。我们退休后,兼具经验丰富、诚信、踏实的优势,还不会频繁跳槽,但这样的“老马”却没有“伯乐”愿意用。如今愿意再就业的退休人员越来越多,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专门给老年人找工作的平台呢?(江西南昌李晓林62岁)
读者心声
我年从小学教师岗位退休,有35年教龄。从年起,我就从邯郸老家来到北京,帮儿子带小孩。如今,两个孙子都已上学,我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就一直留在北京。平日里,我除了早晚接送孙子,白天都没事可干。于是,我很想找个工作来填补空虚。最开始,我想找一份辅导学生的工作。我让儿子在小区业主群帮忙“打广告”,平时和邻居们聊天我也经常“宣传”自己,但最终还是没人找上门来。后来儿子告诉我,小区里的业主一般都是请本地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当家教,像我这种外地来的普通教师,很难有市场。之后,我又自降身价,准备去附近新开的餐馆应聘服务员,结果门店经理说我年纪大了,万一摔着了,负不起这个责任。我还去写字楼应聘过保洁员,人家告诉我,这楼里的保洁人员都是由专门的保洁公司招标派遣的,不接受个人应聘,年龄也多要求在60岁以下……我对此很无奈。国家鼓励低龄老人继续发挥作用,为啥我们想找份工作却这么难?(河北邯郸陈五香65岁)
专业观察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关系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各行各业会更加注重人才的质量而非数量。在这样的形势下,那些具有知识、经验和技能优势的老年人口,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如何把沉重的老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命题。但国内对于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项目较少,面向城市社区及农村层面的就业促进项目也还在探索状态。(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副主任向春玲)
早在年,全国老龄办就发起了关于组织开展老年知识分子援助西部大开发行动的倡议,主要面向70岁以下、身体健康、愿意为西部做贡献的离退休老医生、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和老文艺工作者等群体,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当前对于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多以有专业技能的老年人为主,对普通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开发有待加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晶)
权威解读
当下,老年人的再就业渠道确实还太少。常规的招聘渠道一般不对老年人开放,老年人求职主要是通过熟人介绍。而且,往往只有专技人才具有求职优势,大多数老年人虽然具备丰富的工作经历,但还是被人力市场排除在外。同时,老年人获取信息、新知识的渠道有限,社会上也缺乏针对老年人的再就业培训,大多数企业对招用老年人更是心存顾虑,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群体再就业的选择空间。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文件中,实际上不止一次提出,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要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个别地方也提出过要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但老年人才信息库具体怎么建、怎么用,仍需要有明确的操作细节。(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研究室副主任郑志刚)
代表建议
从年起,我已经连续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