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机器人越来越智能了,功能越来越强大了,无疑将加速劳动力的机器人化,并可能会带来大规模失业和收入差距扩大。如果对就业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那么,人工智能对于人们的就业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
当前,人口红利正在减少,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加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而人工操作也不利于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而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机器人价格不断下调,功能日益强大。正因为如此,制造业的许多工厂开始加快用工业机器人取代工人的步伐,也就是所谓的“机器换人”和“去工人化”。
从国际分工角度来看,去工业化是指由于某一发达国家或地区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其传统制造业和相应的工作机会纷纷转移到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或地区。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流行去工业化方式进行产业布局,以期望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再工业化是相对于去工业化而言的。近些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欧美一些知名跨国公司相继加入回流大潮,纷纷把生产线引回国内,旨在通过制造业回归,改造传统制造业和发展新兴产业,重振实体经济,增加出口和就业。重振实体经济是对以往去工业化之后社会资本过度脱离实体产业的反思,重新审视制造业的价值,而并非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归。
尤其是,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奥巴马政府于年底启动“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同年12月公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年6月和年2月相继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通过积极的工业政策,鼓励制造企业重返美国,意在增加制造业产出和出口,以求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巩固美国制造业在世界的优势,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
而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配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用工难题,提升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水平,将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再工业化的关键所在。
机器人将是“最廉价劳动力”
当前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机电工业、通用机械工业、建筑业、金属加工、铸造以及其他重型工业和轻工业部门。
首先,实现制造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柔性,确保生产质量和稳定性,不仅可以让高端制造效益更高,更能使生产制造系统在经济上可以比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的生产系统更具竞争力,并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其次,工业机器人未来将作为工作伙伴协助工人从事脏活、累活、体力活、简单重复性以及污染环境、危险环境下的工作,将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加速产生新的行业、新的职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一方面,“机器换人”将缓解“用工荒”现象。与人相比,机器具有可靠性高、操作规范等特征,通过工业机器人能够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职业病发病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有毒有害环境中,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能够减少一线员工数量、降低作业人员暴露于有毒有害环境中的时间,可大幅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与此同时,从工作时长上讲,一个工业机器人相当于三个工人。因为,假设工人是8小时工作制,而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另有数据显示,年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元,与年相比名义增长了10.1%。而机器人则不需要支付工资,成本就在于购买价格除以使用年限。
你和我会不会失业?
还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萌芽时期的场景么?人们对机械的出现深感恐惧,认为“机械化”之后,工人都会失业,都会失去生活来源……
年德国政府推出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工业4.0”,希望在“工业4.0”中的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物理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实现智能工厂,生产出智能产品。相对于传统制造工业,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未来智能制造业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生产系统,能够智能判断产品属性、生产成本、生产时间、物流管理、安全性、信赖性以及可持续性等要素,从而为各个顾客进行最优化的产品定制化生产。一时间,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新工业革命再次成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