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考研大战的序幕已经在年研究生预报名开始时拉开,考研生们目前正处于最后冲刺阶段。考研一直以来都被说成是七分努力,三分选择报考的比例。那么应该报考哪所学校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学生们。对于名校生来说,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但对于普通高校生来说,却非常令人焦虑。优秀的学生在选择报考名校时早就确定好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自身能力出众,另一方面是因为拥有本科生的身份,这样在未来的面试中就不用担心歧视问题,所以他们对报考选择并不纠结。如果情况真的不理想,他们还可以选择报考自己所在的学校,这样在面试中就会有一定的优势,甚至有些学校还特别青睐本校学生。考研时,普通大学的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会有很多顾虑。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一所稍微好一点的重点一本学校,因为这些学校具备一定的实力,在考研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较少的歧视。相比之下,那些就读于地级市的二本院校的学生对选择学校更加纠结。即使他们达到了录取线,他们依然担心学校会存在歧视现象。我隔壁那位女孩是滁州学院的大四学生,她主修文科专业,立志要考研究生。然而,她正在考虑报考哪所学校。她本科时学习金融工程专业,现在正准备跨考安徽大学的统计学专业。虽然她已经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在大学期间并未获得过任何奖项,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遗憾。我心目中的理想学府是位于安徽的一所高校,虽然难度不算太大,但今年报考人数众多,这让我感到有些担忧。我和妈妈提起此事时,她也变得焦急不安。妈妈告诉女儿不能降低目标,应该选择一所普通的一本学校申请,上岸是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女儿认为在普通学校读研究生,毕业后就业优势不大;特别是文科专业,非高校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非常大。她的女儿已经年纪稍长,一心渴望能成功考上安徽大学。面对考研的困难程度,她和母亲讨论了二战的可能性;她提到她有三万块的积蓄,如果不行就选择参加二战,或者继续备考安徽大学。这位女生对考研安徽大学怀有坚定的决心,她的口头禅是“绝不能失败”,表明她已下定决心,必须进入研究生院。安徽大学在其他省份的影响力有限,但在本省内的声誉非常好。作为本省内许多本科生考研的首选学校,报名人数众多。特别是文科考试,其难度不输给一些高校(这里指的是考试难度,而不是试题难度)。报考安徽大学的文科学生来自滁州学院,他们面临着相当大的竞争压力。尽管这些学生拥有在滁州学院培养出的天赋,特别是那些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努力奋斗的孩子,但他们的潜力并不十分突出。她女儿至今仍在犹豫不决,原因主要是缺乏自信。她想去考取安大,但又担心到时候人挤人,无法顺利进入。尽管你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可能会被更优秀的人压过。这位女生在考研问题上的纠结,应该是许多希望考研的二本学生都会经历的。她担心自己无法击败其他人而无法考入名校,但又不甘心只考普通学校。她的内心纠结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这是人生中常见的困境之一。而这种纠结的根源,主要还是因为她的实力稍逊一筹,才会陷入目前的困境。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次对人生的洗礼,也是普通本科生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些平凡出身的大学生,通过考研进入名校,可以说是迈向人生巅峰的飞跃;获得工程研究生的称号,将为就业之路开辟更广阔的可能性。在晚餐时刻,我与她的母亲交谈。她告诉我,女儿已决定报考安徽大学,目前先不考虑其他了,全力以赴地争取一次成功,如果无法如愿,明年再来一次。她也表示支持女儿的决定,鼓励她专心备考,如果实在无法达到目标,家人也愿意支持她再花一年时间,必要时还可以考取大学的研究生。我个人的观点是虽然很多人认为考研要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这个道理没错,但当面临就业时,雇主并不看重普通大学毕业生。如果再考虑“量力而行”,那实在是太可笑了。普通高校的学生考研时常有很多顾虑,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在学校多参加一些竞赛,争取获得奖项。虽然在考研面试中大赛奖项能产生一定的印象分,但实际上笔试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后,我祝福住在我隔壁的女生能够在一次考试中成功被安徽大学录取,实现她作为工程研究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