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年毕业季,都会被外界称为“最难毕业季”,但今年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年高校毕业生高达万,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而在供需的另一端,是企业收缩的招聘需求。
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诸多行业迎来重建。但企业经营的主线仍是“降本增效”,反映到招聘端,大多数企业保持谨慎。于是,招聘岗位的数量减少、同岗位对比去年开出的薪资更少,这是存在于本届大学生求职时的广泛体感。
行至年中,国内外各类企业裁员的消息,反映了当前用人市场整体遇冷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同年龄段职场人求职的焦虑——包括应届毕业生。就在几年前,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因业务成熟稳定、收入可观,还被毕业生看作是互联网里的“国企”。而现在,“巨轮”阿里巴巴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由此引发了人力资源上的动荡。
年轻人的失业问题开始显现。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国城镇失业率为5.2%,16到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达到20.8%,同比增长2.6%,比年更是高出7.2%。
大学生还没毕业,就要承受就业难的重压。在可能长达一年的秋招过程中,困难、挫败是常态,焦虑时常穿插其中。在采访这届毕业生时,无力感、悲观的心态,是我们感受到的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找工作的经历让他们开始从更广阔的维度去反思工作乃至生活的意义。
这群成长于经济上升期的年轻人,毕业时面临的却是不再乐观的整体形势,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求稳”成了主流心态。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毕业生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