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正式结束一个多月了,公示期都过了。现在寒假已经回到老家等待过年了。
今年我们部门秋招工作由副主任领导,我和另外一名部门同事主要负责。
马上春招也快开始了,来谈一下本次秋招的感受,希望一些观点、拙见能给广大即将毕业的体育生们提供一些帮助。
因为我从高中开始练体育,一直到工作还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所以对体育很上心,对体育人也很关心。
我们学校说实在的很一般,一所四线城市的中专学校,是培养幼师的。 能说它吸引人的,可能就是它是公办性质的,工作比较稳定。
今年秋招我们体育教研室计划招两名人员,一名安排在行政口、一名安排在教师口。
招聘的要求不高,太好的我们也不太敢要。
几年前我们招聘的学历要求还是从大专起步,但是最近几年高学历报考者越来越多,对学历要求相应也就拔高了。
现在学历要求是本科及以上,也就是说本科生也可以报,研究生也可以报,一般到硕士就是顶格了。
本来以为报考者不会太多,一是疫情原因,大家流动意愿比较低;二是我们这里是个小地方,不太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为了能吸引更多人报名,我们甚至还远赴外地参加了几所大学举办的招聘双选会。
后来很意外,不到一个月时间陆陆续续收到了几十份简历,本科、硕士都有,硕士比本科还多,竟然有一位博士也投了简历。
不过后来发现,投简历的博士也只是随便投一投,通知他来学校,也没有真的要来的意思。
实际来的人大概有20多个,15个硕士、7个本科,经过一轮淘汰后,剩5个硕士和1个本科进入到面试。
经过几轮面试和综合评价后,我们最终决定录用了1个硕士和1个本科。
我把这事儿讲给我老婆听的时候,她十分不解,说:“有那么多研究生不要,为什么要留那个本科?”。
其实我们也想提高学校的人才层次,只留硕士。有肉吃谁还看得上窝窝头?但奈何有些研究生在应聘中的表现确实不如本科生好。
,表达能力太差
我不知道有些研究生是故意显摆,还是个人讲话习惯,总是喜欢把“普通话”讲的不那么普通。
一句话听下来,虽然每个字都听的懂,但他整体想表达什么,把人绕的云里雾里。
他张嘴一个布迪厄,闭嘴一个齐美儿,上说一句线性逻辑,下说一句场域理论。
我们几个面试老师坐在台下都懵了,感觉不像是在面试,好像在参加培训讲座。
就像我们副主任说的,他应该去某个大学当个教授给那些高层次人才谈经论道,来中专属实屈才。
不否认那是一种能力,但要注意是否用在了适合的场合。我更认为这种书面语、学术语更应该出现在论文上或一些学术研讨会上。
与人对话,尤其是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还是要讲“普通话”,讲大家都听得懂的话。
可以偶尔使用名人的名言或歇后语去展示学识渊博的一面,但千万不要刻意的同念论文一般的讲话。
讲话高深的同学其实还算不错的,临场压力之下能把学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有些同学甚至连话都不会讲,一句话支支吾吾、颠三倒四,看天看地翻白眼,半天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脸憋的通红,呃呃呃……半天,以为要有什么惊人之语,结果好像没电的录音机不出声了。
各位同学,酒香也怕巷子太深,是金子埋得太深大家也看不见你。你自己不去表达你自己、不去展现你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去猜吗?
哪怕咱天生嘴笨、不太会表达,你在参加面试前可以打打草稿嘛,哪怕背一套自我介绍的模板呢?有一个闪亮的开头,也是抓住面试老师的关键。
第二,缺乏体育技能
技能缺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缺乏技能的深度,二是缺乏技能的广度。
有些研究生他会什么技能只是会个皮毛,甚至连皮毛都不皮毛,水平连业余爱好者都算不上。
我说你知不知道我们是招体育老师?他说知道。我说你知不知道体育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体育?他说知道。
我说你既然什么都知道,你又什么都不会,为什么还敢报考?他说可以教理论课。
我们一个中专院校,虽然也有体育艺术班,但是不需要学生掌握什么理论。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是幼师,难道让他们去给幼儿园小孩子讲体育理论?
有些研究生虽然技能不错,比如有一两个师范学校的研究生,专项是学排球和网球的,技术还不错。
网球的那个还参加过省市级的大赛,还拿过什么二等奖,但是掌握的技能太少。
我问她除了网球还会什么?就一直摇头,甚至问田径会不会,她也摇头。
像我们这种地方学校,财政很紧,没有能力去聘请多科教师,所以一般会要求老师有专项技能的同时,也要多掌握几项其他技能,尤其是一些常见的,比如篮球、足球、游泳这些。
当然这个不能怪他们,学体育的大家肯定都知道,在几年内能把一项技能练到炉火纯青已经实属不易了。
只能说我们学校可能还没有能力去聘请太多科目专业的老师,到一些更发达的区域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第三,自尊心太强
从很多研究生眼中根本看不出对工作的渴望,你就感觉他不是研究生要毕业了,而是出家人要还俗了,眼神中透露着“无欲无求”。
比如,我们在面试快结束的时候会问面试者说:“你还有什么想表达的吗?”
其实这就像拉票环节一样,讲得好的话,也能改变面试老师态度。
但有的研究生他小嘴一抿就沉默了,那个意思就好像是说“唉~听天由命吧,我命由天不由我”。
其实我们也看得出来他的紧张,也知道他很渴望,但为了维护自己儒雅、稳重和体面的形象,极力控制自己去展现竞争行为。
但那些本科生他就很擅长表现,毫不掩饰自己的渴望,以各种理由试图去打动面试老师,悲情也好、夸张也好,他总能让你觉得他真的很努力了。
此外,有的研究生很喜欢辩论和纠错,总是带着一个审视的态度去审查你说的每一句话。若是你让他感到你讲的稍有不对,他就想去纠正你。
这是一种很好的科研精神,但不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人们在日常交谈中需要自由,有时只需达到表达目的即可,不必斟酌一字一句是否使用精确。
这样去扣每一个字眼,只会让人觉得和你相处好难。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说就单单为了吐槽研究生怎么样怎么样差。
学历高肯定有更多就业机会,在更多其他方面表现肯定更 ,研究生比大多数本科生肯定更 ,这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我们学历要求是本科及以上,那大专的学生再有才,但连报考的机会也没有。
但学历只是敲门砖,敲开门之后,能不能迈过门槛还是要看是否具有真本事,更何况现在拥有这块砖的人已不是少数。
大家要注意厚基础、强根基、补短板,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基不稳,肯定会倒。
马上要毕业了,要进入社会闯荡,这是人生之大事,一定要特别重视。注意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对标对表,查漏补缺,把自己打造成精品再出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