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优秀外保篇middot第5期

毕业专访,直面 。大家好,我是C博士!新学期已经开始一个月了,图书馆里学子的身影走过一个个清晨与傍晚,如何平衡学习与学生工作?如何在平时做下好功夫?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保研?对话 “外保篇”又开始啦!C博士邀请到成功保研清华金融专硕的赵君怡师姐,来听听她保研成功的经验吧。

嘉宾信息

基本信息:

姓名:赵君怡

年级:大四

专业:财务管理

年级排名:10/(截止保研时)

科研经历: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立项

社会实践:

“街巷中国”社会实践结项

实习经历:

中金投行部实习生(保研后)、字节跳动管理分析实习生(保研后)、普华永道审计实习生、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实习生、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实习生

学生工作:

人大学生学业发展协会读史讲座项目部部长、人大商学院体育部副部长

商赛经历:

商学院案例分析大赛第二名、华为财务精英挑战赛优胜奖

保研去向: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专硕

摘要

一、经历简述

二、干货问答

正文约字,阅读需7分钟

一、唠唠我的大学三年

我认为,大一是整个大学四年中最值得“挥霍”的一年。你可以去旁听喜欢的课程,去尝试校园里的社团,去院校组织中担任一名干事,去商赛中与大家一决高下……总之,一切可以开拓你的视野、挑战舒适圈的事情,都可以去尝试。慢慢地,你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在之后几年里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

但是,无论课余时间尝试什么,我觉得学业还是始终应该放在 位的。出国、保研、就业,要想斩获 offer,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分绩作为基础,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毕竟我们的身份还是一名学生,主业仍然是学习。

我不赞成无意义地为了拿高分而一通乱卷,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使你再聪明、再努力,想在每一门课中都比别人强也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而且“卷王”可能会被同学们偷偷记在小本子上哈哈哈哈)。我一直以来的习惯就是把功夫下在平时,不求做到 ,但一定都是按照老师要求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做到问心无愧,出成绩时不会后悔就行。期末周熬夜学习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自我感动,往往也是拆东墙补西墙,风险较高。

大二,除了稳住绩点,我也参加了不少学生工作和志愿活动。和商院体育部家人们一起并肩奋战的时光、一起在运动会上呐喊的场景,每每想起都会让我热血沸腾。进入大学后,你会觉得世界很大,但又很小。你在接触到各种新鲜事物、认识不同朋友的同时,却会发现因为每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所以很多时候你都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自习、一个人运动。这时,有一群志同道合,可以随时倾诉的朋友就显得弥足珍贵。

受到疫情影响,大三上学期重返校园时,我对于每一节课都更加地珍惜,也更加享受和同学、朋友们在一起的集体生活。大一、大二肆意生长了两年之后,到了大三,大部分人的重心都会回到学习上,你会突然发现好像每一节课都卷得越来越厉害了。一方面是因为专业课的密度加大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保研时看了很多专业相关的书,因此大三是我在学业方面收获最多的一年。大家也可以提前好好规划一下这一年,认真钻研一下专业知识,做好大学的 冲刺(大四是真的冲不动也不想冲了哇)。

二、关于保研: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保研确实是一条贯穿我大学的主线,我一入学就明确了这一目标并一直为其努力。但其实,无论你的选择是保研、考研、出国还是就业,前两年所需要进行的准备其实没有很大差别。所以不必抱着很强的功利心,斤斤计较地去琢磨它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好处。做好每一件你想做的、应该做的事,惊喜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项目选择上,因为我非常倾向于继续在北京读书,所以基本申请的都是京内的清北人项目。从录取结果来看,京外的上交高金和北大汇丰均未入营,而京内的五所基本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所以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你是不是真的想去一所学校、和一所学校匹配度高不高,招生老师还是比较容易从个人材料中判断出的。大家在报名的时候还是尽量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受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不然即使入了营,在面试环节中也很容易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浪费双方的时间。

没拿到五道口offer前,我一直纠结于人大商院的财务学直博和北大经济学院的金融专硕。虽然大部分人的 反应都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北大,但冷静下来后分析,这两个项目 的差别并非院校排名,而是代表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职业规划。虽然北大的学校排名会更靠前,但如果我适合并且喜爱读博,那么人大会是一个比北大更正确的选择。在这里也可以跟大家再复盘一下我当时的心路历程:读博的优势在于我不排斥学术,留校当老师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理想的职业,而且我非常喜欢商院财管的老师们;但是直博项目为5年制,中途基本不能退出,毕业压力较大,我之前没有很系统地做过助研、发过论文,所以对我来说是一件风险较高的事。专硕的优点在于我实习经历比较丰富,北大的牌子在市场中认可度也比较高,更像一个舒适圈中的合适选择;但缺点在于我并不很想过早地进入职场,选择专硕后继续深造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另外北大经院确实在实力上与光华、国发等北大其他院系存在一定差距。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大家在填报志愿、选择offer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去追求名校光环。受到身份的制约,我们学生往往会把学校排名看得很重要,觉得那是需要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大目标,这固然没错。但其实在职场中,学历和学校仅仅只是一块敲门砖,至于能不能敲得响亮,还得取决于个人实力。

我从7月拿到offer一直纠结到9月,这期间跟父母、老师、师兄师姐、实习导师等等不同身份的人都有聊过,总结起来大家都是一句话:这两个选择都不错,看你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所以大家也一定要自己想清未来规划,没有人应该或者有能力替我们做出这个决定。在准备下最终决定的时候,我等来了五道口金融专硕的转正offer。由于五道口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女神校,各方面都完全符合我的期待,而且院内学术氛围浓厚,即使今后想硕转博,难度也相对较低。因此候补通过后,我也就不再犹豫了。

另外,心态对于保研真的是一件不能再重要的事情了。由于战线长、不确定性高,保研是一件会让人焦虑,而且必会让人焦虑的事,只不过时间长短、程度大小取决于每个人。当我质疑自己能力、担心会不会没学上的时候,我就会去思享上看看师兄师姐们的“失败帖”,看看他们在最终上岸前都经历了哪些挫折。在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后,也就不那么焦虑了。所以,如果大家之后在保研过程中遇到什么瓶颈,也可以想想我被上交、汇丰接连惨拒的经历,或许心情会好一些哈哈哈。其实,人大作为本科起点在就业市场已经足够。至于硕士究竟是出国、留本校还是去清北,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所以不必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当你过五年、十年再回看这段经历时,就和我们现在回忆高考是一样的,觉得也不过如此。人生之路还长,保研也只是其中的一小段,多一些躺平的心态,或许我们能更充分、更畅快地展现出更 的自己。

三、关于科研:

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大学四年 的遗憾就是没有早点开始正经地做科研。虽然很多博士生或本科做过科研的同学都说科研难做、很卷,但我觉得这就像小马过河,不亲自去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由于一直没有系统性地读过论文、学习论文写作方法,所以我在大、小创方面的经历非常惨痛(大一到大三,年年参加,从未获奖),直到推免时我的科研加分都是0。

可能是大二时就预料到我注定与大小创无缘,所以我也算另辟蹊径地在科研方面进行了一些补救,主要是通过申请一些研究岗位的实习(不是券商研究所),比如我先后在金融科技公司的研究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和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进行了实习。这一无奈之举,在保研过程中,可能反而成为了一个让我与众不同的亮点。所以,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所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和能力边界,不用刻意模仿他人(关键是有时候真的模仿不来,比如我在大小创上颗粒无收哈哈哈哈)。

遗憾没有做过传统意义上的科研、写过实证论文并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拿到科研的推免加分,更多是因为这段经历的缺失让我无法全面地认知自己,也因此有了上一部分所说的保研过程中的纠结。大三下论文写作课中,我意外发现自己对于找数据、跑回归也很有兴趣,每次有一点小小的突破都会兴奋很久,也是从那时,我 次考虑申请博士项目。但说实话,这个惊喜来得太晚了,导致我在保研前并没有深入了解过学术这件事。申请时,在相关方面的经历也自然会比其他候选人差一些。所以我觉得对于刚入学的大家,在没有确定职业规划前,实习和科研是可以并重的。在你都尝试过、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后,可以再做有针对性地提升。

四、关于实习: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既然是受到商院PTC的邀请撰写此稿,那就想跟大家多聊聊实习。

对于商科学生,除了学习,实习应该是大家眼中最重要的事了。因为 份实习开始得比较早,因此保研前我已积累了多段实习经历。但是,我实习的 原则是:绝不影响课内学业,更不会翘课实习。除了一两段远程经历,我所有的实习都是利用寒暑假完成的。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加上家在北京,所以用实习来填补假期空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很多人都很好奇大一、大二的 份实习应该怎么找。我也曾和大家有过一样的迷茫。除了在各大招聘APP上茫茫海投外,我认为途径无外乎有两个:1、找家里人介绍;2、找学长学姐内推。大家往往把找实习想得过于困难了,加上某些求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