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确保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全力确保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专家建议

  调整工作思路推进从“学历社会”转向“能力社会”

  核心阅读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经逐渐进入新增城镇就业人口,均有大学(专科)学历的“高学历时代”。这要求整个社会转变对“大学生”的看法,应把大学毕业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对待,并整体调整高校毕业生工作思路。

  □本报记者张维

  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万人,同比增加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近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如是判断。“经济发展压力增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不可忽略的是,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也仍在持续,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就业市场用人需求还存在不确定性,部分中小企业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散发疫情对校园招聘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存在“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

  王辉表示,“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要全力确保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稳定。”

  密集部署

  “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去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毕业生就业问题予以强调。

  自去年11月起,有关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部署就进入了密集安排期。去年11月中旬,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促进机制等7个方面的举措。

  随后,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对做好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开拓政策性岗位,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加强就业指导,加强重点群体帮扶,启动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

  教育部还启动实施了“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明确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健全毕业生基层就业支持体系、促进升学与就业有序衔接等24项举措,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力确保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教育部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了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展情况: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采取召开省级就业工作会议、下发就业工作文件、召开大型专场招聘活动等方式,来推动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持续开展“校园招聘服务”活动,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会同12家社会招聘机构已累计发布岗位信息近万条;会同有关部门直接举办专场网络招聘活动10场,累计提供各类岗位80多万个;各地各高校已为届高校毕业生举办校园招聘活动4万多场,累计提供岗位信息近万条。

  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教育部启动实施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项目”,帮助参训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目前,该计划已开展线下培训4万余人。

  教育部还启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已汇总发布了家用人单位的个项目指南,目前正在开展校企网络对接洽谈。同时,举办了“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活动,已有余所高校、多家中小企业参与对接。

  积累经验

  事实上,在多种政策的综合加持之下,中国的就业市场被证明更具吸引力。

  近期由全球化智库(CCG)和领英联合发布的《中外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绝大多数U10(即中国10所“双 ”高校)毕业生愿意在中国进行首次就业,这一比例高达75.34%。这得益于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疫情后经济和就业市场积极复苏的总体形势为U10毕业生在国内就业提供了稳定的大环境保障。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在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市场上,就拿出了有力举措。据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邱克楠介绍,为了给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广东省教育厅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实施民营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引导每家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拿出岗位吸纳毕业生,年1至9月全省发放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社保补贴超过1亿元;实施国有企业就业引领计划,扩大国企招聘毕业生规模,截至11月底已招聘3.46万人;实施基层成长计划,毕业生在粤基层就业分别给予元、元补贴,“三支一扶”计划扩大至名,开发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岗位个、科研助理岗位个、“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岗位个;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扩招行动,全省提供公务员岗位1.3万个,60%用于专项招录应届毕业生;提供不少于6.8万个事业单位工作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

  广东省教育厅还遴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41所,引导更多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动相关部门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将个人创业贷款 额度提高至50万元、小微企业提高至万元,为毕业生创新创业灵活就业提供更有力支持。

  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率分别达到95.8%和98%的南京工程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创业热情。该校参军人数连续12年都位居江苏省本科类院校 ,被多家媒体誉为“最热血高校”,获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年名应征入伍的学生当中,毕业生占41.7%。

  转变观念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单纯靠教育系统和学校难以有效解决。

  它需要行业的参与。年5月17日,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设立了19个分行业就指委,构建用人单位与高校沟通协作新机制。19个分行业就指委已举办专场招聘活动50余场,提供岗位信息近67万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陈峰就是其中能源动力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陈峰透露,该委员会成员共53人,主要来自能源动力领域的高校、行业企业、机关单位和行业协会,涉及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新能源、热力、燃气等一些领域。

  “我们   它也需要包括毕业生在内的全社会观念的转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说,根据我国高校本科和高职专科招生的规模,未来几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4.4%。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经逐渐进入新增城镇就业人口,均有大学(专科)学历的“高学历时代”。

  “这要求整个社会转变对‘大学生’的看法,不应再强调‘大学生’的身份,应把大学毕业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对待,并整体调整高校毕业生工作思路,不再单独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而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