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边稳就业,右边求职难,是什么左右了人们

原创‖用事实说故事

就业难不难?今年特别难,可是之前几年就难么?也不是,只是今年受疫情影响,相对来说难一些罢了,企业受影响,生产需求减少,用工上也就相对要调整一些。

每年的招聘政策来说,基本都差不多,只是今年特殊一些,用工单位可以拿到补贴,可是这些补贴只够三个月左右,之后企业还是一样会动手把人开了,其实目的很明确,既然有补贴,我就招人,当没有补贴的时候,这个人也就没有留在企业的必要了。有人会说,这样的企业太损了,我只想告诉你,在资本市场,这是常态,也是规则。

发补贴的部门要的是什么?就业率。企业领补贴的标准是什么?招人用工。两者不谋而合,企业给冲了就业率,给发补贴的部门脸面,在数据上,那是相当精彩,可是最苦的是谁?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那么稳就业是否是好事呢?在表面上来看,确实是好事,面子上那 是增光添彩的事,可是你没发现蹊跷么?一边喊着稳就业,另一边却喊着就业难,既然稳就业,肯定就有政策,那为什么还喊就业难呢?

今天就来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和解读一下,稳就业和就业难之间“宫心计”。

稳就业好不好?当然好了,老百姓就业问题解决了,幸福感和获得感就增强,经济效益直接提升,难道不香么?可是稳就业是今年才提出的么?细心的人会发现,每年其实稳就业都是大的话题,一些部门会想方设法促进就业,而每年公布的六点几的失业率,看起来在可控范围内,可是实际上这个数字挺多人都明白咋回事。

稳就业有政策没?我很肯定的告诉你,有。不过很多政策只是看起来很美罢了。

神奇的35岁,坚挺的存在

35这个数字神奇不?我要说神奇,基本没有人会反驳,为什么呢?这个数字坚挺的存在了几十年了,而且还会继续的存在下去。这条线的存在,我是没找到出处,但是从网上找到可靠的资料是,35岁是建国初期的人均寿命,在知乎或是百度上都可以查找到。可是人的寿命是随着时代在增减的,为什么要一直存在呢?大部分人觉得是人太多了,如果不划线的话,那么很容易会恶性竞争,可是国外很多国家人也不少啊,怎么就没有这条线呢?在国外,任何企业都不会拿年龄来说事,(特殊职业除外)只要你有能力,凭的是真本事,企业就可以录用你,但是在国内,这条线是就业红线,谁也无法逾越,35岁是上限,实际在招聘过程中,32就已经是上限了,企业不会用年龄大的人。

那么年龄大的人都去哪了呢?快递,外卖,保安和一些极其基层的工作,当然这些年,基层的工作也需要低龄化了,某4S店保安,需要30以下的,某企业招聘司机,需要28以下的,甚至三年驾龄等等。难道我们真的是人满为患了么?其实不是的。

拿东北某省会城市的年龄结构来说,35-60岁之间的人占比40%以上,而22-35之间的只有18%,那么为什么还是不用35岁以上的人呢?这个占比这么大,应该好好利用才对啊,可是我肯定的告诉你,35岁这条线谁也不敢开放,就像当年的计划生育一样,这是命令。

在我认为,35岁是卡住发展的命脉,据世界相关数据表明,人的职业黄金年龄应该在25-45之间,有些人稍微往后延一些,那么我们的职业黄金期却很短,只有一半,甚至有些行业连一半都不到,这不是浪费么?经济想发展,人,必须动起来才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这条线依旧坚挺,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

稳就业,呵呵,稳的不是你

今年有多少毕业生?万吧,同比增加40万,这个群体多不多?而每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