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饶日报
本报记者郑欢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是就业的重点群体之一。正值毕业季,为了助力广大青年及早就业、留饶就业,我市大力实施就业见习计划,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选择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作为见习基地,为广大青年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岗位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实现就业。目前,全市家就业见习基地正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提供一条现实路径。
通过就业见习打开职场之门
就业见习,指的是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就业见习基地,进行3-12个月的就业见习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和一般的大学生实习、工作试用期有所不同,就业见习为青年们带来的是实打实的技能提升“干货”,更是打开职场之门的钥匙。
去年7月,大学毕业正在找工作的龚慧琳了解就业见习计划后,觉得比较新颖,就进行了申请。龚慧琳说,由于大学学的会计专业,她最终选择了上饶汇发联合会计师事务所见习会计这一岗位。6月27日,龚慧琳告诉记者,见习期间,单位专门为她安排了一位师父,让她能够尽快掌握工作技能,同时,她每个月还能拿到元补贴及餐补,“我虽然专业对口,但经验为零,很感谢能有6个月的见习期,让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过渡。”今年初,龚慧琳顺利通过考核,并与上饶汇发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成为了一名助理会计。
“通过就业见习,企业不仅能吸纳到符合需求的人才,还可以申领到政府的见习补贴,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上饶汇发联合会计师事务所部门负责人龚剑说,他们非常重视对见习生的培养,像龚慧琳这样通过见习留用的不在少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过就业见习,有一部分青年被见习单位正式录用,还有一部分青年由于增长了工作经历和基本技能,同样实现了应聘就业或自主创业。“前两年,我从财务专业毕业后,本来计划去北上广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在面试过程中,发现受到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实操等因素的制约,很难找比较合适的。”家住广信区的宋超说,之后,受益于就业见习政策,他成功获得了财务相关的见习岗位,“通过几个月的见习经历,我受益良多,专业知识得到了实践,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现在我已经成功入职。”
家见习基地涵盖多领域
“缺乏工作经验是制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不利因素。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于年推出了三年青年见习计划,今年开始,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核心内容均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选择本市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司企业等作为见习基地,让大学生等青年进入其中学习专业技能,积累职场经验,为实现就业打好基础。见习时间一般为3至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以提高青年群体包括职业经历、动手能力和敬业精神的内在综合职业素质。此外,我们还专门为见习人员购买了见习综合保险(即人身意外 保险),以确保由于见习期间见习人员与见习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而在见习期间发生的意外 有保障。”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上个月,结合我市实际,市人社部门联合市教育局、科技局等十部门出台了《年上饶市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服务对象、工作目标、支持政策等内容。募集时间至12月31日,集中募集时间为6月20日至7月19日,如符合相关条件,可线上通过江西人社网上办事大厅或扫码“见习惠赣”平台,线下通过向单位所在地所属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窗口提交见习申请。
据统计,年实施三年青年见习计划到年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以来,我市共提供见习岗位个,累计招收青年见习人员人,发放见习补贴.29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家见习基地,涵盖清洁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财务等多个领域,在岗见习青年人。
多措并举吸引更多青年参与
“为了吸引更多青年和用人单位主动参与就业见习,除了出台方案,我们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比如运用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动漫、海报等形式,大力宣传计划实施、见习政策、申请渠道,提高政策知晓度;通过部门网站等多渠道发布就业见习政策、本地区见习单位目录和见习岗位清单等信息;根据见习对象学历专业特点和见习单位需求,结合各类招聘会、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开展推出见习岗位,同步开展政策咨询、见习指导等就业服务;主动对接未就业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积极参与,及时登记有意愿参加见习人员信息,推广使用省级计划服务专区—“见习惠赣”平台,畅通线上线下见习报名渠道,简化报名手续,建立基础台账,促进供需有效衔接;通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积极营造良好就业见习环境;指导见习单位做好协议签订、岗前培训、待遇保障、专人带教、人员管理、权益维护等工作,定期开展工作检查和评估,改进提升见习组织实施,健全就业见习长效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和跟踪服务等。
采访中,该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人社部门还将计划扩大政策适用对象范围,增加岗位供给,争取让更多青年参与到就业见习中来。同时进一步做好岗位遴选甄别,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前瞻性地为青年提供优质岗位,并加大跟踪帮扶,提供针对性服务,做好项目推介、创业指导,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及早就业,留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