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躺平”一词在疫情期间被反复使用,并衍生出了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疫情中,人们为了抗击疫情不得不工作、拼命赚钱,
生活压力很大;也有人认为,疫情结束后想做个“宅男”不容易,有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人认为“躺赢”是年轻人之间一种流行的精神财富。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躺平”真有那么神?
1、躺平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疫情爆发后,“躺平”一词被反复使用,而这种所谓“躺平”的状态,是通过网络社交媒体上各种传播、解读而形成:很多人为了“躺平”,
一改以往为“躺赢”、“被压榨”这样的消极心态,开始主动选择“不工作、不挣钱”的生活状态。还有人在社交平台上用各种搞笑段子讽刺疫情期间“工作很忙”“被压榨”。
“躺平”不仅有了“躺平”的意思,也有越来越多地方将“躺平”作为一种积极信号的表达。其实这些表达都在意料之中。
正如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蔡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躺平”其实就是生活方式的“自我克制”与“自我反思”。
2、面对疫情,需要积极的心态。
疫情爆发以来,国人们一直在思考和行动,而不是抱怨、放弃。有的人从防疫一线回来后,每天依然在关心疫情的进展,
但由于担心被感染和被隔离,他们变得焦虑不安、情绪低落。这种情况在我国其他地区也存在,因此中国人民也很容易受到情绪影响,
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当一个人感到不安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在此之前,人们对病毒和感染疫情等消极情绪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非常担心和焦虑。
3、“躺平”的本质是逃避,无法实现人生价值。
如果说,“躺平”是逃避现实、摆脱压力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这种逃避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是它的最终结果。比如现在的很多人都会选择“躺平”。
这是因为这种逃避方式不仅很难实现人生价值,也无法给生活带来任何改变。其实,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有时间“躺平”。
现在的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面对这场疫情带来太多的不确定性与不确定因素让每个人都有时间“躺平”并不是一件好事。
4、有能力更要有自信。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你可以没有金钱,但你要让自己时刻充满自信。有些人只知道埋头苦干,
但是在事业上却并没有取得太大提升,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现在的职场上能力很强,但是没有自信,即使有能力也会显得很浮躁。
即使工作很辛苦、很不被老板喜欢、很难得到晋升等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成为一个成功人。所以说自信对一个人一生至关重要。
5、新冠肺炎疫情并不会让人生活过得更轻松,反而会让人更加忙碌和焦虑。
今年3月14日,在各级的领导会议上表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既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特别是就业形势要稳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人没有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开展生产和生活,造成企业招工难、复工难的问题。
“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更加严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疫情冲击巨大,
一些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收入减少甚至没有收入是普遍现象。而我国经济增长从疫情开始后出现明显放缓迹象,今年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所以“躺平”不可取,“躺赢”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