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六月,淮河迎来丰水期。在十里淮滨造船产业带上,一艘艘新造的大船宛如蛟龙,从这里下河扬帆起航,成为千里淮河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月中上旬淮滨下了几场雨,淮河涨潮,前两天这里河两边都停满了船只,有不少的船只下河走了。”6月20日,在淮滨产业园区,来至安徽亳州的船老板老陆说,“我和老伴还有儿子在两个月前来淮滨的,我们造了一艘两千多吨的货船,船是刚刚下水的,手续正在办理中,过几天我们就回安徽老家。淮滨这里造船便宜,同样一艘两三千吨的货船,在淮滨可以节省几十万元。”
来自湖南的赵先生是一个月之前来淮滨造大船的,“淮滨这里的环境好,要什么有什么,在这里造船不用操太多心。”赵先生所在的造船公司吨船已完成60%。
“这段时间,淮河岸畔十余家造船公司来造船的客商来来往往,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他们分别来自安徽、浙江、湖北、江苏、湖南等地。”淮滨县造船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杨勇高兴地说,“造船业的兴盛也给淮滨当地群众拓宽了就业渠道。”
“我主要从事电焊工,在这里每天有至元的收入,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在这里干比在外地打工划算多了,老人小孩都可以照顾到。”淮滨县顺河街道办事处任堰村群众陈道锋告诉记者。
淮滨县向来有“中原出海大通道”的美誉,自古以来沿淮居民下河能驾舟,上岸会造船,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县就成立了河南省 家国营造船厂。“淮滨造”货船扬帆起航,“十船三淮滨”的美誉传至长江。
近年来,该县以“一带三区”规划为切入点,重点打造沿淮造船产业带、船配制造区、加工贸易区和综合服务区,将扶贫链接到造船产业零配件加工、电焊、燃气配送等每一个环节,带动群众就业,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
目前,淮滨有规模以上船舶生产企业7家,船用配套产品生产企业20多家,年生产-吨位钢质散装货船能力艘,船用配套产品5万件(套),产值20亿元以上。已经具备船舶研发、制造、船用品加工、公共服务平台等综合性生产和服务功能。全年制造游艇、画舫、货船、冲锋舟达余艘,产值突破35亿元,带动了运输业、机电业、培训业等相关产业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间接提供了劳动就业岗位1.5万个,为淮河两岸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广阔通道,造船产业集聚区也被确定为全省20家特色产业集聚区之一。(符浩邱彦文)